1939年4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无极县,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被誉为测绘界的“工人师傅”,现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7年成为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教授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本文根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张新长在国地云讲堂所作报告《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数字孪生与元宇宙》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时空数据及时空智能,是‘双智’建设各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3月18日,由中国测绘学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指导,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新型基础测绘高峰论坛”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在“云端”举行。
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新型基础测绘高峰论坛,与各位同仁在线上云端相见。首先,我谨代表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对高峰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高峰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对主办本次高峰论坛的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展现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
2022年3月14日,腾讯智慧交通、腾讯研究院在央视网支持下,共同举办了“以应用场景为驱动,建设以人为本的‘双智’城市——‘双智’建设专家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
近日,武汉大学自研的卫星“启明星”发射升空,引起广泛关注。除了发射本身创纪录的“一箭多星”外,就是“启明星”身上的特殊标签——它是一颗以50名博士、硕士、本科生“混编”团队为主体,金光老师作为指导研制出来的卫星。学生们站上前台,放手去做,老师们退后..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交通、智慧导航、智慧购物,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化、便捷化已经深入人心,正因如此,一个全新的概念——泛在感知、智慧地球正在悄然出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与我们每个人将产..
你用智慧,破解测量学的百年难题。你用心血,浇铸强国梦的民族伟业。你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顺风耳,你的征途就是宇宙的脉动,穿越时空,傲视苍穹!
人才强国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之一。2021年9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致贺信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亟需一大批地理信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人类社会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人-物-事”统一复杂巨系统。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深度影响下,如何基于位置聚合泛在“人-物-事”信息,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活大小事件监测、管理和决策需求,是一个紧迫的难题。在位置服务、通信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
在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近 60 年的发展演进中,理论和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应用领域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体系结构、开发模式和服务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推动 GISystem 进一步向前发展,在综述 GIS 中之“S”..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现代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高技术服务业。自20世纪60年代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以来,其应用逐渐拓展到多个行业,从产生、成长到壮大,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取..
2022年2月19日,《光明日报》第03版综合新闻刊登了题为《【代表委员履职记】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持续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鼓与呼》的专访文章,原文如下:
随着元宇宙的火爆,数字孪生概念也随之被热捧。但李德仁院士认为,不应将二者混为一谈。
在万物互联驱动下,北斗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新技术的跨界融合,其应用范围从卫星导航定位延伸到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在万物互联时代,北斗的应用只受限于想象力。通过应用,北斗能让万物更互联。”武汉大学卫星导航..
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从内涵来看,测绘地理信息囊括了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导航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多个细分学科,从外延来看,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和服务逐渐延伸到交通、水利、住建、电力、通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我们测绘人要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全身心投入到‘第二个一百年’和‘新基建’的浪潮中,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中发挥作用,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测绘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如是说道。
建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是中国定位导航授时系统建设的一个逗号。下一步我们还要建设一个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长足发展,提供更加坚韧、更加连续、更加可靠、更加稳健的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我们把管道检测胶囊用到深圳市1.7万公里的排水管道中做检测。这也不是传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所涉及的领域。但我们就是要把测量的业态从传统中以地图或提供地图信息为主,进一步拓展到工程领域中的检测、监测。”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在接受中海达《定位》杂..
近日,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正式启幕。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表示,政府的数字化、智能化本身会带动城市智能化发展,城市智能化也会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好玩,而且肯定长寿。”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祖勋是这么回答的。今年84高龄的他,从事科研教学已六十余载,由他来谈谈“当老师”这件事有足够的信服力,只是大多数人未曾想到会收获如此好玩的回答,还附加趣味补充说明,“有的人说,有..
国家的支持是技术发展的最大动力,举国体制为许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助力
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李德仁被誉为中国“地球空间信息学之父”。他发明“李德仁方法”,创建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他桃李满天下,培养了200多名博士,其中不乏院士、“杰青”和“长江学者”;他将赤子之情根植于心、力践于行,用实际..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为全人类建设的一项重大空间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肩,从中国走向世界。“北斗闪耀”的背后,离不开众多为坐标系统和卫星定轨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见证着北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和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作为活跃在对地观测领域的科学家,李德仁带领团队研究开发了我国航天、航空和地..
日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引发新一轮航天热潮,空间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造福社会,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卫星导航系统,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三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