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区域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这一重要时点,如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与更智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十分及时、十分重要,很有意义。
5月27日,2023数博会“位置服务人工智能”高端对话在贵阳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测绘遥感技术赋能智能驾驶、6G通感算融合发展、实景三维数据要素作用、手机增强现实(AR)与智慧生活等话题进行演讲。
元宇宙这个概念,第一个要支持数字驱动,深度共享,智能感知与交互,持续创新,以人为本,安全可控。十四五期间,北京,上海,浙江,湖北,河南,有三十多个地方政府要来推进元宇宙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那么元宇宙它对建设的要求,认知研判目前还有困难,到底什么是元宇宙?理解也还不一样。继续要统筹还有困难,安全隐患还比较多。元宇宙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发展好。技术问题不解决还是搞不好。
“感谢论坛组委会授予我‘中国GIS教育终身成就奖’这项荣誉,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在第十届高校GIS论坛现场,线上线下地信人一起聆听了高俊院士的获奖感言与他对GIS界后辈的期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做客珞珈讲坛第374讲,带来题为《量子精密测量时代的时空基准问题》的学术报告。副校长唐其柱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及师生代表聆听报告,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教授主持报告。
数字孪生是智慧城市的新阶段、新模式和新高度。作为城市新基建的重要构成和新经济的孵化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虚实映射孪生交融和城市全要素全方位的智能化提升,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带动相关产业与数字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郭仁忠指出,过去每个部门要干信息化,总倾向于构建从最初数据采集、感知,到最终应用的完整系统。这种被他称为“纵向耦合”的发展方式,如今走到了向“横向耦合”转变的关键时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安荣日前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带来一场题为“数字孪生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讲座。
毛庆洲,工学博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激光雷达装置及应用,3S集成理论与方法,组合导航定位技术、高精度激光测量及点云数据智能处理技术、模式识别与视觉测量技术及其在测绘、公路、铁路及隧道等大型工程检测与测量领域的应用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1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863项目4项,省基金3项及多项横向科研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