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地图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P. 33

2 地图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式

  在印刷术用于地图制图之前,研究古代地图文化
1 主要依赖于出土的地图文物

   禹贡地域图

       中国地图文化中最令人遗憾的就是《禹贡地域图》的失传,其
 绘图者裴秀(224-271),正是中国古代地图科学绘制法的奠基人。
 公元267年,裴秀被晋武帝任命为主持制图工作的首席大臣。他向晋
 武帝提交了《禹贡地域图》,共18张,并在序言中提出绘制地图的
 “六体”,包括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今天的学
 者把六体理解为:分率就是比例尺,准望就是方位,道里就是距离,
 高下就是相对高度,方邪就是地面坡度起伏,迂直就是实地高低起
 伏距离与平面图上距离的换算。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为中国的
 地图绘制提供了当时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最科学的制图基础。可是,
 按照裴秀的观点,到什么程度上才能算是精确的估算?他的方法观
 怎样指导地图绘制的呢?这对我们来说仍是个未解之谜。

                                引自:[英]杰米里·布莱克著,《地图的历史》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