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260912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
P. 13

I!学科发展综述                                           *




       四! 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的服务方式
       网络化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包括 ( 建立和完善国家 , 省 , 市级之间互联互通的地理空间信
   息网络交换中心和共享服务平台 % 向社会发布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目录 , 元数据以及设定权限内可浏
   览和使用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 % 提供网络化的地理空间信息快速访问 , 检索 , 浏览 , 下载等服务 % 推进地

   理空间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共享 &
       ! 一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我国已建成的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地理信息数据 % 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 , 企事业
   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 , 分析的基本要求 % 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

   间 &它是测绘成果对外服务的直接模式 % 并作为其他专业信息空间定位 , 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的基础 &
       !"#" " !"##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总体进展已完成了建设规划与技术设计 % 搭建了主节点原型
   系统 % 开展了公众版数据设计与实验 % 开展了相关专项的申报工作 % 与平台用户单位进行了沟通等 &
       ! 二 "地理空间信息网站
       全国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站式地理空间信息在线服务体系 % 最终实现 - 一张图 , 一
                                         -
                                                .
   个网 , 一个平台的目标 &- 天地图是目前中国区域内数据资源最全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网站 % 集成了
                 .
                                 .
   全球范围的 #H#""万矢量地形数据 , -""5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 % 全国范围的 #H!-万公众版地图数
   据 , 导航电子地图数据 , #-5分辨率和 !=-5分辨率以及全国 .""多个地级以上城市的 "=35分辨率
   的卫星遥感影像 &- 天地图作为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众版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
                           .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方式 &
       ! 三 "基于 ("*技术的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 , 红外感应器 , 全球定位系统 ,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 按约定的协
   议 %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 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 , 定位 , 跟踪 , 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 & @%&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技术为物联网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 @1&
   为物联网提供空间定位支持 / 三维 @%&技术为物联网提供真实的虚拟展示平台 / 移动 @%&为物联网提
   供移动计算平台 &

       ! 四 "云 ("*
       云 @%&是指 @%&的平台 , 软件和地理空间信息能够方便 , 高效地部署到云 . 基础设施之上 % 以弹性
                                                                       -
   的 , 按需获取的方式提供最广泛的基于 DAC的服务 &所谓云计算架构的 @%&平台服务是指云环境基础
   设施上云 @%&平台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 可提供可视化的建模服务 % 面向多专题多粒度的功能集成服

   务和异构数据与功能管理服务 % 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构建特定 @%&应用的集成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 &

       五! 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领域

       ! 一 "地图 & 地图集 & 移动地图与互联网地图
       地图和地图集的编制出版 % 从产品形式看 % 目前仍处于一个纸质地图 , 电子地图和网络地图共存的
   时代 &但随着网络地图广泛普及和应用 % 通过网络实现实时 , 快速地图服务成为地图的主要方向 % 并将

   由简单的地理要素和空间信息查询 % 向综合信息知识服务系统发展 &
       ! 二 "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
       我国目前采用的高速铁路勘测 , 施工与运营阶段的控制网测量三者相结合的构建技术 ! 称为 - 三网
   合一 技术可保证各个阶段测量具有相同的基准 &为了保证轨道加密基标和轨道精调 % 提出了采用自
       .
            #%
   由设站的方法建立轨道控制网 21 & #&在轨道控制网的基础上 % 采用全站仪配合专用测量标志 % 按照
                              !
   设计位置进行绝对定位 % 实现轨道板的精密安装 &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