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启新程,双线联动谱新篇。近日,由广西自然资源厅指导,广西测绘学会主办,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承办的“2025年第一期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培训班”在南宁通过线上及线下的方式成功举办。
本次培训聚焦融合AI技术、实景三维建模与大数据应用三大核心领域,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模式,开展为期一天的专题培训,为全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从业者搭建起“云端共学、跨域协同”的技术交流平台。
培训班由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总工程师黄铭主持,广西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党委书记、院长姚茂华作开班致辞,广西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吕新强及武汉大学教授黄先锋、深圳大学教授王瑞胜、中南大学教授汪长城等参加。120多人参加了线下培训,线上吸引超9000人参与,掀起测绘领域“充电蓄能”的热潮。
姚茂华在致词中表示,目前,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各行业正全力拥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战略,技术革新是测绘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主动拥抱变革,才能在数字浪潮中抢占先机。大家要以 “拼” 的姿态、“抢” 的劲头,在技术创新中抢占制高点,在业务实践中锻造硬实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推动技术成果向重大项目高效转化。
广西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姚茂华作开幕式致辞
培训特邀武汉大学、深圳大学、中南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水珠江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等高校单位的7位权威专家学者来授课,培训内容覆盖人工智能、实景三维、遥感监测等前沿技术领域,为参训者呈现了一场“顶配级”技术盛宴。武汉大学黄先锋教授以《实景三维新技术进展分享》拉开序幕,深入解析高精度三维建模技术如何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管理;深圳大学王瑞胜教授通过《实景三维城市建模》,展示航空激光雷达点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突破性应用;中南大学汪长城教授聚焦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探讨其在农林灾害监测、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创新实践;南宁师范大学韦燕飞教授则以《时空智能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题,揭秘人工智能如何驱动 “农业智慧大脑”平台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桂林理工大学陈建军副教授以《生态参数遥感反演进展与展望》为切入点,系统阐述遥感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桂林理工大学姜建武副教授围绕《语义知识驱动的部件级实景三维空间认知方法》,解析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智能分析方法;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赵薛强高级工程师则聚焦《面向数字孪生航道建设的多基无人智能系统跨域协同感知关键技术》,分享水陆一体化三维建模的创新成果。专家们的分享不仅传递了前沿知识,更展现了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路径。
培训现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广西深化 “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大力推进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的关键之年。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次战略动员。本次培训内容将助力技术创新与业务实践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