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省级学会 >广东省测绘学会
广东省测绘学会组织召开“面向城乡融合规划的数智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
发布时间:2025-06-09     来源:广东省测绘学会     浏览:2287次

2025年5月29日,广东省测绘学会组织专家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对广州大学等单位完成的“面向城乡融合规划的数智化关键技术与应用”(以下简称项目)科技成果进行了评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王家耀、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王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邓中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李满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党安荣、中国测绘研究院研究员陈向东等院士、教授组成评价委员会。

评价委员会在听取了成果汇报后,审阅相关文档资料,经质询与讨论,认为该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多模态空间信息语义精准分割和生成式城乡文生图模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0609-002.jpg


“面向城乡融合规划的数智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面向我国城乡融合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以智能感知→智能融合→智能认知→智能规划为主线,率先构建了面向城乡融合规划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感-融-知-用”的一体化服务技术体系,研发了智能化业务运行平台,为城乡融合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项目针对单一数据难以立体化构建我国城乡复杂空间环境的挑战,提出了集成摄影测量、卫星影像、三维点云和大数据的城乡地理要素动态感知方法,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技术的城乡地理要素自动获取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大范围复杂城乡环境下空间信息的高效语义分割与精准处理。

该项目建立了基于土地覆盖分类标注图的跨模态要素的融合与变化识别更新模型,提出了多时序多尺度的生成对抗网络一致性融合方法和多源异构空间数据动态更新方法,构建了基于“抽取、转换和加载”一体化的多模态地表关键要素“图形、属性、档案”数据一致性融合与国土空间数据更新机制。

该项目提出了城乡地理与人文元素知识图谱认知方法,构建了耦合最大熵和未来土地利用的城乡空间高风险区域预测模型、知识图谱关联的自然与人文空间规划模式、人地生态关系规划模型,有效提高了城乡空间规划中的区域风险预测、文旅服务和人地生态可持续性。

该项目构建了面向风貌设计和老旧小区改造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城乡文生图模型体系,研发了一套城乡发展与变迁的图层智能生成与多模态编辑的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与规划决策技术,自主研制了面向城乡融合规划的数智化一体化与智能决策支持平台。

该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广州、佛山、珠海、梅州、长沙、成都、厦门等全国十多个市(县/乡)的城乡规划、自然资源调查、灾害应急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