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省级学会 >宁夏测绘学会
数智创新赋能区域发展新征程 —宁夏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成立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银川市勘察测绘院     浏览:201次

图片1.png

2025 年 8 月 15 日,宁夏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银川隆重举行。这场汇聚测绘领域精英力量的盛会,由宁夏测绘学会主办,银川市勘察测绘院、银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协会承办,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等单位联合协办。来自区内外的领导、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宁夏工程测量领域这一里程碑时刻,以数智创新之笔,为区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擘画新蓝图。

聚势而立:构建专业平台 夯实发展根基

成立大会上,宁夏测绘学会理事长包敏致欢迎辞,对参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强调工程测量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至关重要。会上,宣读了批复文件、《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及组织机构,明确了专业委员会的宗旨、职责与运作机制,表决通过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人选,并为理事单位和委员单位郑重颁发聘书,标志着宁夏工程测量领域有了更精准的组织依托。

图片2.png

作为专业委员会的支撑单位,银川市勘察测绘院院长董军在发言中指出:“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宁夏测绘行业的大事、喜事,更是推动领域专业化、规范化、协同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作为支撑单位将切实当好 “服务员”“实践者”“联络者”,为委员会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助力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研的行业生态。

首届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晓星表示,工程测量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 “基石”,更是串联区域发展的 “隐形脉络”。“今天我们搭建这一平台,就是要汇聚各方智慧,让工程测量技术更好服务宁夏高质量发展。”

智汇塞上:前沿成果共享 点亮数智未来

图片3.png 

学术研讨会以 “数智创新赋能工程测量新质生产力” 为题。来自武汉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宁夏大学、数字宁夏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 9 位专家学者,带来了一场涵盖技术前沿、实践创新与区域应用的思想盛宴。

智能监测守护安全底线成为研讨会的焦点之一。武汉大学邹进贵教授团队深耕“空天地一体化地灾监测”领域,从国产高性能微型地基雷达的自主研发突破,到基于图像与激光的建筑物智能检测技术,再到受限空间智能化监测方案,构建起 “天地一体、软硬结合”的技术创新链条,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精准技术支撑。武汉大学测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银川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贾剑钢则分享了多学科技术融合的实践成果 —— 通过整合三维形变、重力、地震波等多源数据,团队在深圳、武汉等城市实现隐伏断层高精度探测,相关设施已落地银川,为城市安全与生命线工程防护注入科技力量。

图片4.png

(9位专家在学术研讨会上作报告)

数智技术重构行业模式的探索同样引人关注。银川市勘察测绘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月展示的“凤眼慧瞰”平台建设实践,生动诠释了无人机技术、智能感知与数据处理的深度融合:从 “人工巡查” 到 “智能感知” 的效能革命,从低空无人机生态体系构建到数据处理、部门协同与三维建模一体化,为工程测量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复制的 “银川方案”。上海华测导航副总经理邹鹏提出“精准时空信息是智能世界基础设施”的理念,易智瑞信息技术西安分公司技术总监袁慧则聚焦 AI 大模型浪潮,详解地理信息平台与数据生产、挖掘分析的融合路径,指明了行业智能化升级方向。

针对宁夏地域发展需求,专家们带来了定制化创新构想。天津大学白成军副教授结合西夏陵等世界遗产案例,阐述高精度测绘对文物保护的关键支撑,提出“以监测为核心的预防性保护”框架;西安科技大学仲俊涛副教授以青海湖流域为样本,通过 InVEST 模型本地化修正,精准评估碳储存、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为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宁夏大学马熙伦副教授聚焦低空经济,解析其在工程测量、智慧城市中的关键作用;数字宁夏建设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行飞副总经理则围绕 “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为测绘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路径。

赋能发展:技术扎根塞上 书写实干答卷

此次宁夏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完善了区域测绘行业组织架构,更搭建起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桥梁。从黄河生态廊道治理、新能源基地建设,到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振兴推进,工程测量技术将以 “精准守护” 之力,为宁夏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支撑。9位专家的前沿分享,从传统技术迭代到智慧测绘探索,从城市安全到生态保护,既有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又有贴合宁夏实际的落地方案。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为宁夏工程测量领域注入强劲动力。未来,随着专业委员会的高效运转,数智创新技术将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助力宁夏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书写更精准、更智慧的实干答卷。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