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中研发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场景,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时空大数据应用基本规定》(TD/T1073-2023)为基本遵循,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为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做好定量、精准的数据分析技术保障,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在基础数据方面,湖南将时空信息大数据、物联网数据与自然地理空间数据融合,动态监测城市生命体征。在业务工作降本增效方面,湖南将指标体系、算法模型、数据进行关联,实现全省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体检指标数据统一计算并下发,切实为基层减负。在成果应用方面,湖南深度分析挖掘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数据,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点区域监测评估、“十五五”发展规划重大专题研究等,为重大决策提供支持。
形成时空信息大数据底座,打造城市国土空间要素感知体系
一是感知人群活动。通过手机定位、地图导航等APP,汇集人口分布、画像、流动、出行等人口时空大数据和POI、交通等数据,实现湖南全省人口数据1000米×1000米网格覆盖,城区100米×100米网格覆盖。目前已构建了湖南全省的人口密度、人口流动、人口迁徙、出行OD、年龄结构等人口分布、流动、画像等时空信息大数据。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区人口分布和年龄结构
二是感知设施配置。构建了湖南全省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库,包括中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医疗设施,体育场馆、体育场地等体育设施,旅游景点、图书馆、公园等文旅设施,交通路网和场站等交通设施等。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区小学分布
三是感知经济业态。构建了湖南全省的企业、商服设施数据库,并整合统计部门发布的社会经济数据。
四是事件实时感知。利用铁塔视频实时监测建设行为、违法违规行为。在长株潭绿心地区还采用了无人机获取实时地表视频照片、二三维影像,并自动更新和快速回传,辅助规划选址、项目准入审查等。
长株潭绿心地区无人机监测
实现规划体检评估指标数据“一键计算”,推进业务工作降本增效
一是研发指标管理模块,指标体系设置更灵活。该模块实现指标体系、指标项和指标值的统一管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检工作中,既可以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2025年修订版)》中的指标体系,又可以根据省市县需求设置指标体系。
指标管理模块
二是研发指标计算和分析算法模型,提升规划体检评估科学性。研发人口-设施供需匹配算法、大数据误差校正算法、区域协同分析模型、职住关系评估模型、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模型等多类算法模型,从区域格局、空间结构、公服设施上梳理城市“经络”;在人口流动、出行活动、产业经济等维度捕捉城市“脉搏”。对国土空间功能布局、设施配套、空间效率等指标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聚焦宜居宜业等民生需求查找短板,精准定位职住失衡、设施覆盖不足等问题。
基于算法模型开展社区生活圈评估
三是建立“数据-模型-指标”映射,实现“一键计算”。构建“同源数据、同标计算、同步更新”机制,将自然资源地理空间数据、时空信息大数据等与计算分析算法模型、指标体系关联,提升数据质量与管控水平。该功能已于去年投入业务化运行,完成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的80余项指标的一键计算并下发给市县,减少了市县工作量和流程环节,切实减轻了基层工作负担。
国土空间规划年度体检指标数据“一键计算”
开展深度专题分析,加强规划体检评估成果应用
一是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检结果开展挖掘分析,运用职住关系评估模型指导湘江科学城在规划编制中强化衣食住行、教育养老、休闲娱乐等生活型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提升区域吸引力;围绕社会经济、产业发展、道路交通等开展专题分析,监测评估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情况,服务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二是辅助政府决策。以全省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成果为基础,结合CSPON大数据分析,全面分析湖南省城市规模结构、底线安全、生活品质、绿色低碳等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在湖南省“十五五”发展规划重大专题研究、调研等工作中得到应用,为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下一步,湖南将从研究新技术、建设新场景、释放新效能等方面加强CSPON建设。持续深化人口空间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加强城市生命体征监测,解码城市“基因”。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体检评估场景,建立“监测-评估-预警-响应”动态机制,联动规划许可、用地审批、资产权益、执法督察等业务和数据,推进规划实施全周期闭环管理。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分析、智能监管,辅助科学决策,加快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