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团体会员动态
筑牢安全基石,赋能创新发展丨2025地理信息发展与安全研讨会在武汉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武汉圆周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766次

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由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莫干山地信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时空信息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25地理信息发展与安全研讨会”在武汉洪山宾馆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筑牢安全基石,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在数字中国加速建设背景下,地理信息数据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释放要素潜能,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王艳东教授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姚远主持。

图片

王艳东主持上午场会议

图片

姚远主持下午场会议

ONE

开幕式嘉宾云集

共倡发展与安全并重

图片

龚健雅致辞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主席龚健雅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地理信息安全保密与版权问题,回顾了我国在该领域基础工作中取得的显著进展、阐述了政府推动国产软件发展的战略意义及未来挑战,期望以技术支撑驱动地理信息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图片

庞宇致辞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一级调研员庞宇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面临国际竞争、数据单边主义、新技术新业态风险及传统安全问题等挑战。面对中央高度重视与明确要求,他强调需强政策、钻研技术、严格监管、防范风险、狠抓宣教,以保障产业实现高质量安全发展。

图片

万滋仁致辞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万滋仁结合地方实践,介绍了湖北省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与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方面的举措与经验,并着重介绍了聚力破解发展与安全矛盾具体路径。他高度评价本次会议的及时性与重大意义,并对后续议程内容表示期待。

图片

陈常松致辞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常松在致辞中强调,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地理信息数据的核心作用与战略价值愈发凸显;他指出,当前行业正借助AI技术加速转型、积极探索数据市场化路径,亟需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机制,以安全保障与技术创新助力地理信息产业及社会数字化发展。

图片

燕琴致辞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在致辞中强调,安全与发展紧密关联,维护国家安全对推进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在自然资源部的领导下,深耕地理信息安全与应用技术研究,其研发的非线性保密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多领域,为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张继贤致辞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张继贤在致辞中表示,期许本次会议能有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会议应深入探讨地理信息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战略价值,系统研究行业全生命周期安全技术。他期望通过此次盛会,能深化协同创新,凝聚广泛共识,共同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TWO

特邀报告精彩纷呈

聚焦前沿技术与合规实践

本次研讨会以“筑牢安全基石,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全天设置的十场特邀报告,聚焦地理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管理实践、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等核心议题,呈现了丰富的前沿观点与实践成果。

图片

陈常松作主题报告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常松在题为《数智时代地理信息应用需重视政策调整与规则重建》的报告中,从技术、经济双重视角探讨了数字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深刻凸显出地理信息在数字时代的关键价值。分享内容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强调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明确指出地理信息数据广泛应用的必要性;其二,从人类文明发展维度出发,深入分析地图作为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核心工具的重要性;其三,指出当前智慧地图发展面临的难题,特别提及地理信息数据的多样性、不确定性给保密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其四,针对跨军改革思路与保密安全工作调整,提出具体的创新举措。

图片

王华主题报告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王华以《与时俱进统筹发展与地理信息安全》为题进行分享,指出当前测绘行业存在管理规定相对滞后于时代发展、监管机制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测绘资质审定标准过宽,部分保密资质不达标的单位获取测绘资质;二是非法测绘监管存在漏洞,生产单位的许可条件与安全管理要求不匹配。他同时强调,生产过程中的监管缺失存安全隐患,相关实例印证了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及潜在危害,并认为此类问题是行业履职尽责过程中的明显缺陷,最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与方向。

图片

胡志刚主题报告

武汉圆周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刚从技术应用层面,围绕《地理信息数据安全技术应用》主题展开分享。报告聚焦地理信息安全技术与实际应用措施,详细介绍了安全控制、数字水印、监测检查、数据可信四块技术成果的应用场景与实践价值,这些技术可有效助力提升数据防护能力与产权保护效率。同时,他提出通过源头数据加密、权限与时间范围双重管控的解决方案,可解决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难题。会议同期,“圆周率数据安全空间V1.0” 正式发布,该产品聚焦数据安全领域核心需求,整合可信空间技术能力,能在数据源头筑牢防护屏障,实现重要数据可用不可见,可解决数据共享中的安全痛点,为地理信息等领域的数据安全管理及要素市场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图片

余凯主题报告

上海中联(武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凯在题为《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合规法律风险防范》的报告中,从法律视角分享地理信息安全工作见解。他指出地理信息数据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总体安全密切相关。伴随地理信息数据在智能交通、无人驾驶领域的深度应用,数据合规与法律风险防范问题受到愈来愈多相关企业的重视。地理信息数据非法采集、出境和失泄密等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涉事企业而言,不仅其正常经营活动将受到严重冲击,还可能被追究相应法律责任。报告对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地理信息数据安全合规与法律风险做简要梳理,为业内同仁提供参考。

图片

章炜主题报告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书记章炜,在题为《地理信息安全认识和概况》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地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多维度政策管理措施。他指出,构建“地理信息安全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凸显政府维护国家安全与数据安全的坚定立场。同时提及,地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在政策法规层面较于其他部门更完善,该领域的安全防控技术体系也获显著进展。

报告还介绍,监管部门在对抗谷歌、清理涉密测绘成果等工作中成效突出,目前已初步建立地理信息安全协调机制,针对AI大模型与地理信息数据融合应用的新场景,章炜副书记提出,需提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此外,报告还提出,短期内大幅修订地理信息安全相关政策的可能性较低,当前阶段需优先考虑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为地理信息安全提供支撑。

图片

翟亮主题报告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亮在题为《“一张图”电子政务外网地理信息安全应用关键技术与实践》的报告中,为我们介绍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与安全,强调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报告还详细阐述了在统筹发展与安全背景下,“一张图”电子政务外网地理信息共享的探索过程。为解决保密与应用之间的矛盾,团队在国家保密制度监管下,运用地理信息保密处理技术与国产商用密码技术,对 “一张图” 数据成果开展安全防护,最终以网络在线形式实现了数据的安全应用。

图片

蔡艳辉主题报告

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技术总师蔡艳辉以《地理信息数据安全性量化评估》为题,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并定义了地理信息安全的边界。针对地理信息数据要素化赋能和社会化应用的需要,他提出了地理信息数据安全性指数概念,并基于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本体,从地理信息数据内容、精度、体量和复杂度等方面给出了量化评估的模型。测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反映地理信息数据安全性,对地理信息成果的安全评估和应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毛炜青主题报告

上海市测绘院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毛炜青以《高精度地图安全特性分析及数据合规探索和实践》为题进行分享。报告围绕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分享。首先交流地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实践经验与见解,同步介绍上海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整体进展及未来探索方向,随后指出数据安全发展分三个阶段,并强调数据分类、分级是该领域的核心工作之一。在谈及监管模式时,他提出需兼顾各方利益,同时依托新技术推进相关工作,并介绍了“5×5工作模式”。此外,还介绍了上海市经信委正积极研究数据分类分级方法,重点关注特斯拉等企业数据出境训练问题,期望未来通过深化政企合作、完善安全合规体系、推进应用试点,共同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图片

欧其健主题报告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研究馆员欧其健以《涉密测绘成果安全保密管理与监管实务探究》为题进行分享。围绕核心管理议题展开深度交流,首先分享了涉密测绘成果从生产、提供到使用的全流程实操经验,强调了保密管理实务、监管失误防范及风险规避的关键意义。随后深入探讨涉密人员上岗管理流程,明确“369原则”在岗位分类管理中的应用,以及涉密人员重大事项报告、出入境管理等规定。还详解数据管理原则、涉密场所管理要求与安全措施,并介绍重庆市涉密测绘成果保密监管的实务做法。此外,就保密专项检查工作流程的建立与实施,及保密工作中常见问题应对与风险规避策略,展开深入研讨。

图片

马照亭作主题报告

自然资源行业密码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马照亭以《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众源更新安全合规技术》为题进行分享。他报告中提及,众源更新是当前阶段实现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动态更新的必要且可行手段,但该模式在安全合规方面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基于对众源更新模式下潜在安全风险的分析,报告提出了融合地理信息保密处理与商用密码技术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众源更新安全合规技术框架,并重点研究了车端测绘装备及云端地图平台可信身份核验、地理围栏白名单可控范围汇聚、车端坐标与敏感内容安全处理、车云数据流转监控等关键技术。

凝聚行业智慧,驱动产业未来

图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本次会议上,既有各类实践经验的深度交流,亦有多元思想的激烈碰撞,更有前沿技术的集中呈现。纵使一日时光短暂,会议却尽显行业活力,让这场研讨会好似金秋武汉的微风,吹散行业未来发展的迷雾,为推动地理信息安全与创新发展指引了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将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持续释放技术潜能,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