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团体会员动态
地理信息知识创新领导力高级研修班:“未来战略与灾害韧性”
发布时间:2025-10-30     来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浏览:230次

2025年10月23日下午,地理信息知识创新领导力高级研修班举办了最后一场专题讲座,聚焦“未来战略与灾害韧性”主题。本次课程由自然资源部人力中心主任王久辉、自然资源部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瑞幺、莫干山实验室执行主任张继贤和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院长张志华进行授课。

当前,地理空间领域正处于技术演进与战略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技术创新与全球合作的深入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和领导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构建面向未来的人才梯队、提升跨界协同的战略领导力,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此背景下,本次课程着重关注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一方面,课程深入解析技术革新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重塑需求,探讨未来人才发展方向,培育领导者应具备的人才梯队建设思维,确保技术变革中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课程聚焦地理信息在国际合作、灾害响应等重大领域的创新实践,助力学员突破技术管理的局限,建立资源统筹、跨域协同与快速响应的战略思维体系,全面提升在全球治理背景下的综合领导力。

王久辉系统阐述了人才的内涵与成长规律,并结合新时代背景提出了对人才发展的新要求,他着重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方面的战略路径与显著成效。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他指出,人才的配置效率直接决定生产力跃升的方向与速度,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正迈向智能化、知识化转型,未来亟需培养具备“AI思维”和“数据素养”的新型人才,能够驾驭智能工具、理解行业逻辑、处理复杂数据,通过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将实现从传统支撑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面转型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时空信息支撑

图片

图1:王久辉主任授课

王瑞幺围绕“十五五”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形势与战略布局作专题讲座。他表示,该项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核心使命是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要素保障。他指出,未来将着力推进三大重点任务:首要任务是构建强大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包括全面建成实景三维中国和新一代国家空间基准,以夯实数字中国的统一时空底座;其次,要深化地理信息的赋能作用,大力培育在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应用生态,并推动地理信息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他特别强调,自主创新是关键,必须着力突破高精度导航芯片、时空大模型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与重大装备,以驱动全产业链的升级与融合发展。通过一系列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战略举措,将有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实现从传统支撑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全面转型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大的时空信息支撑

图片

图2:王瑞幺主任授课

张继贤表示,当前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迅猛,时空信息作为关键的数据资源,其作用日益凸显。现有时空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整体供给效率、智能化水平不足,面临高品质时空数据保障不足、高层次时空分析手段缺乏、高效能时空赋能模式欠缺三大挑战。“莫干·玄衍”大模型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通过地理空间智能显著提升了遥感监测等工作效率,并在实体建模、事件实时治理与灾害风险预案生成等多个场景取得进展,有力助推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在“AI+实景三维”生产中,通过生成式大模型技术,能够实现约90%的数据量节约和约10倍的建模效率提升,成功攻克了传统三维建模在成本与效率上的瓶颈。地理信息产业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迈向规模化、高效率的新阶段,让“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等得以高效、低成本地实现。

图片

图3:张继贤主任授课

张志华结合具体应用案例,分享青岛在地图文化跨界融合、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地理信息在灾害应急响应决策支撑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经验思考。他指出,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围绕国际防灾减灾“空、天、地、海”一体化理念,构建起特色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在防灾减灾、城市管理与重大活动保障中提供精准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同时以“地图+”为核心,以文化创意为突破口,推动跨学科融合,打造“科技+文化”双向赋能新模式,用地图讲好中国故事。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地图文化的跨界融合,深化国际合作,强化地理信息在灾害应急响应中的支撑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岛经验”。(文/张钰敏,图/孙云川)

图片

图4:张志华院长授课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