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会展资讯
第一届雷达干涉测量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12-21     来源: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     浏览:1760次

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独特优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能够获取高精度以及空间连续覆盖的地面高程和地表形变信息,已广泛用于全球地形测绘、地质灾害监测和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自1978年第一颗民用SAR卫星发射以来,国际上不断发展和实施新体制新模式干涉SAR系统,近年来我国多颗干涉SAR卫星先后发射并呈蓬勃发展态势,与此同时,InSAR技术和应用迎来了繁荣时刻。当前,随着海量SAR数据的持续积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元化应用需求的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深入探究InSAR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并推动其在对地观测应用领域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地观测重大任务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研讨会将围绕InSAR系统与任务、理论与方法、数据处理技术、对地观测应用等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研讨,诚邀业界专家同仁拨冗出席,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共议未来发展方向。

一、时间与地点


(一) 会议时间

2024年6月7日—9日(6月7日报到)

(二) 会议地点

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29号)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29号武汉大学信息学部

二、组织机构

(一) 指导单位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

(二) 主办单位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雷达遥感专业委员会

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震学会大地测量与地震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三) 承办单位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四) 协办单位

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与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补充中…)


三、主题与议题

1. 干涉SAR系统与任务

•  新概念与未来系统

•  星载干涉SAR

•  机载干涉SAR

•  地基干涉SAR

•  月基干涉SAR

2. InSAR理论与方法

•  时序InSAR

•  层析InSAR

•  极化InSAR

•  双站InSAR

3. InSAR数据处理技术

•  智能InSAR处理与解译

•  多星多轨InSAR数据处理

•  广域InSAR高性能计算

•  InSAR数据产品服务

4. InSAR对地观测应用

•  地壳运动与地震形变

•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

•  滑坡与火山灾害

•  冰冻圈变化与过程

•  地形测量与地物分类

•  基础设施安全

•  其它应用


四、学术委员会

(一) 名誉主席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祖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

(二) 主席

龚健雅,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

(三)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常   玲,荷兰特文特大学

陈尔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陈富龙,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陈筠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丁晓利,香港理工大学

葛大庆,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何秀凤,河海大学

江   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江利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蒋   弥,中山大学

雷   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李   涛,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李   陶,武汉大学

李为乐,成都理工大学

李永生,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李振洪,长安大学

李志伟,中南大学

廖桂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廖明生,武汉大学

林   珲,江西师范大学

刘   广,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刘国祥,西南交通大学

刘善军,东北大学

马培峰,香港中文大学

单新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邵   芸,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

汪驰升,深圳大学

王   超,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王   腾,北京大学

王   勇,电子科技大学

王   宇,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许文斌,中南大学

杨红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于瀚雯,电子科技大学

张   磊,同济大学

张   路,武汉大学

张   勤,长安大学

张永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赵超英,长安大学

周春霞,武汉大学

朱建军,中南大学


五、组织委员会

(一) 主席

廖明生,武汉大学

江利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二)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戴可人,成都理工大学

董   杰,武汉大学

董宇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高   华,江西师范大学

龚文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蒋亚楠,成都理工大学

柳   林,华中科技大学

秦晓琼,深圳大学

沈   强,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宋小刚,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唐   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汤益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田   馨,东南大学

汪长城,中南大学

王晓文,西南交通大学

魏恋欢,东北大学

肖儒雅,河海大学

杨梦诗,云南大学

余   琛,长安大学

余扬海,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张   丽,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张   瑞,西南交通大学

赵   峰,中国矿业大学

赵   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赵   卿,华东师范大学

周志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三) 秘书组

董   杰,武汉大学

沈   鹏,武汉大学

周志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杨   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刘   姣,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张桂芳,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六、赞助单位

海克斯康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青岛)有限公司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地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征集中…)


七、会议形式

本次会议的报告分为大会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分会报告、圆桌讨论、海报展出等。


八、会议投稿

热忱欢迎从事雷达干涉测量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请投稿作者准备500-800字的中文或英文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其单位、通讯作者联系方式(E-mail和电话)、关键词、摘要正文。同时,本次会议将在雷达学报(EI检索)、Geodesy and Geodynamics(SCI检索)等学术期刊上设置专刊或专辑。具体情况请见会议第二号通知。


九、会议费用

参会代表需缴纳注册费1500元/人(在校学生800元/人),住宿、交通费自理。


十、会议联系

会议邮箱:insar_workshop@whu.edu.cn

联系人:董杰,武汉大学,15072317889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448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