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科技论坛第五期——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新基建

测绘科技论坛第五期——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新基建

收藏:1 想参加\已参加:6
2021.07.15-07.15
-
智慧城市新基建

组织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测绘学会
协办单位:全国各省级测绘学会、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
媒体支持单位:科创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中国测绘》、航天宏图、51GIS学院、中国知网、天乐测绘网、泰伯网、慧天地
技术支持单位:星月科技、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活动详情

国家测绘局徐德明局长和中国科协书记处程东红书记共同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7月27日,中国测绘科技馆新装开馆,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测绘科技馆作为我国首家以测绘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门类展馆,被赋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责,对于更好地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意义重大。

   中国测绘科技馆设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的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大楼内,展出总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展馆由两厅一馆一回廊组成,主要分布在基地大楼的1层、3层和26层。中国测绘科技馆通过文字、图片、道具、模型、实物等形式和声、光、电、三维立体演示、互动触摸体验等手段,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测绘的历史、测绘科技进步的历程、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以及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中国测绘科技馆自2009年9月开馆以来,因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中国测绘科技馆一楼的技术装备厅总面积1200平方米,集中展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测绘仪器的灿烂辉煌,生动再现了测绘技术装备的历史变革。在航空摄影展示区,通过参与操控航空摄影流程,观众可以体验无人机航空摄影的无穷魅力。当推拉控制台上的操作手柄时,体验者头顶的一只无人驾驶小飞机立刻环绕地面上微缩的山川河流和城市景观飞行起来,与此同时,悬挂在墙壁上的大屏幕上显示出小飞机所到之处所拍摄到的山河美景,影像清晰,生动立体;在测绘仪器的立体展示区,通过投影仪的光影交错,各种测绘仪器的形态面貌以360度的全方位、多角度形式生动地再现出来,让观众对这些测绘仪器精巧极致的细节设计不无称赞;在GPS感应区,技术人员选取了十个定位信息点来展现远程遥感的精确及敏感,当观众将这十个定位点的卡片放在感应器上时,面前的大幅世界地图上对应位置的地点便迅速亮起红灯。

宋超智副局长与学生们畅谈测绘仪器发展历程

   地图展厅位于科技馆三层回廊。在这里,按照时间顺序,整齐排列着我国古代地图珍品,展现了我国各个朝代的疆域变迁,用地图的革新与沿袭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以及测绘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传承。整个地图展厅共绘有25幅疆域图,分属不同朝代。疆域图采用了现在的境界、地名作为参考,用灰色画出。最上一个层面是以现代历史观画出的当时的疆域。所有25张疆域图除唐等个别朝代外,均采用了统一的范围,便于参观者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疆域的变迁。展区内循环播放的电视专题片《地图见证历史》与《秦并六国》等互动游戏无不让参观者深刻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数字地球厅向观众全面展现了现代测绘科技所带来的诸多乐趣。它所拥有的高清晰度电子沙盘全长20米,宽11.3米,纵投影面积近230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三维数字沙盘立体演示系统。电子沙盘演示的是利用精准地理信息数据建立的地形地貌景观,和现实并无二致。更为重要的是,数据可实现实时更新,为各级政府的宏观规划、决策提供了便利。在这里,观众从上往下俯看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凭栏眺望,可以看到我国任何一个地方的清晰立体影像,运用3D技术演示的动态影像足以震撼心灵。

中国测绘科技馆内展示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测绘工作者使用的游标经纬仪,广泛用于距离和角度的测量(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中国测绘科技馆的26层以观众亲身体验和自发参与作为测绘科普宣传的主要形式。其中,影像中国展厅以三维方式形象逼真地展示了神州大地的真实风采,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观众可以自由从高空到低空对地表进行不同尺度观察和浏览,进行三维地形环境下的模拟飞行,进行查询定位和浏览和自定义标注,还可以通过操纵杆在背景屏幕上寻找各个旅游景点,甚至自己的家在卫星遥感图上的具体位置;数字地球体验厅拥有全国首个人机互动触摸球,只要轻轻在球面模拟的区域内点触,面前的一块7米宽的投影屏幕会立即作出反应,瞬间由地球飞到月球甚至火星,显示相应的卫星地图等地理信息,让你体验光速般的穿梭。

上图:中国测绘科技馆展示的T-II天文仪,该仪器被老一辈测绘工作者称为“宋泽盛仪器”。这里展示的就是宋泽盛用生命抢救下来的仪器的底座(7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光 摄

下图:这是宋泽盛的工作照片(资料图片)。1959年,陕西测绘局大地测量队外业作业组长宋泽盛带领一个测绘小组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作三角控制测量,连续工作两个通宵,在完成测绘任务下山时,一位身背仪器的同志因极度疲乏,连人带仪器滑向深涧,宋泽盛抢前一步,用双手托住下滑的队友,但自己失去平衡,坠落牺牲。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