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媒体声音
铿锵“足”音, 走出古韵新姿!
发布时间:2023-12-15     来源:重庆广电第1眼     浏览:1116次

在新时代新语境下,如何让大足石刻“活”起来,让精美的石刻会“说话”,是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展示手段的迭代更新,让“活化”世界文化遗产变为了现实,数字技术与艺术加持下的大足石刻有多美?今日一起聚焦。

石刻矩阵、观音元宇宙……你在这里看到的,是“活”起来的大足石刻。活,不仅指它们都动,它们还如“穿越”一般,有了“当代生活”的内涵。11月9号,“美时美刻:中国丝路遗产数字活化科技艺术季巡展”在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举行,此次活动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聚焦中国丝绸之路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大足石刻为起点,探索数字科技时代语境下的丝路遗产表现“新全景”。

此次展览共呈现了数字交互、单频影像、数字插画、虚拟影像等多类型作品共计97件,活动同期还将举办文化遗产论坛等活动,为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赋能,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体系和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创作手段,赓续了文脉,也延伸了文化遗产的表现维度。在大足,备受市民游客称赞的还有这幕8K球幕电影,一经推出就抓住了大家的目光,实景拍摄,加上遥感测绘等技术对文物进行高精度三维复原,观众们在这样一个360度全景空间里观看,甚至比在石刻现场看到的文物本体还要清晰和完整,还有一大“眼福”就是,影片还让一些隐藏在深山中难以见到的石窟造像,也通过数字技术呈现了出来。今年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名单,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就位列其中。从隐匿深山,到走到眼前,绵延千年,凿于崖壁间的大足石刻,宛如一部超大型的“历史连续剧”。而在这些石窟“写真”,最美历史“留影”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大佛湾里的九龙浴太子,崖壁之上是大龙头,其下,是悉达多太子裸身沐浴,中间部分龙口大张,有清泉流出,这样的造型仅仅是象征宁静自在吗,其实不然,来看看龙头背后的故事。

大足历来雨量丰沛,保护者与水的较量,从古延续至今。古人巧用、善用水池密道,避免雨水山泉对石窟造像的侵蚀。而今天,文物保护专家们又在做怎样的考量呢?

在宝顶山,上百台数字化监测设备,被安放在大足石刻的重要位置,它们时刻收集着气象、微环境、岩体含水量等关键数据。正是因为这些数字化手段的全面应用,大足石刻保护,由以前被动的抢救性保护,转为了主动的预防性保护。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等共同构成了一部中国石窟艺术史。今天的石窟保护,方式、理念、技术都发生着极大变化,保护范围,也从崖壁造像,扩展到周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塑造。守护好历史根脉,大足提出的是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链接成渝,与国际对话。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最深厚的软实力。今年8月,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大足举行。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中走出铿锵“足”音,大足石刻保护拟定了诸多目标。

加强保护合作。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携手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开展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持续实施17项川渝石窟寺保护示范项目,高标准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

抓实保护项目。稳步推进宝顶山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宝顶山卧佛及小佛湾造像保护修缮、广大寺修缮工程等重点保护项目,实施68处中小型石窟三年保护计划。

同时,大足也正在全域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名景、名镇、名街、名村、名巷、名楼、名店、名品,联动武隆、南川、都江堰等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今年1-10月,大足石刻景区接待游客量达100.29万人次,同比增长358.7%,创同期历史新高。推动文化传承,我们还需要塑造更多有影响力的“渝字号”品牌,让历史文化资源与时代相呼应,那么怎样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新教授看来,有两个部分需要特别注意,就是科技可以极大地活化传统经典文化元素的再现,可以做到非常逼真,而且非常沉浸式的环境,这是非常成功的。但还要注意一种地方感的发现,或者说对于在地文化空间,文化元素或文化力量的发掘,将其融入到数字科技的技术使用当中;第二点要与日常生活、情感体验做一个链接,只有真正地体现文化生长的力量,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文化遗产元素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推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才能在今天激起更深层次的时代回响,这是文化的魅力,也将长久地激发我们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