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区域
近日,辽宁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北斗三号厘米级实时定位服务已覆盖全省域范围。2022年省自然资源厅采取省市联合建设、统筹基准站资源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北斗基准站空间布局,省内基准站数量由原来的58座提升至83座,完成了基准站北斗三号升级、北斗数据解算及实时服务平台更新等工作。试运行至今,系统运行稳定、定位性能良好,已具备正式服务能力。北斗基准站优化升级后,可见卫星数达到
3月23日,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研制的自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在京发布。该研究成果解决了单颗海洋卫星观测不能全覆盖,观测网络不规整、直接同化难度大、卫星间观测存在差异等不足,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融合处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跨越式进步。
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3月23日上午,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在武汉正式成立。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金发出席活动并揭牌,共同见证中国-非洲地学合作中心成立。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彤出席活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学义主持活动。
3月23日,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研制的自主海洋卫星融合产品在京发布。该研究成果解决了单颗海洋卫星观测不能全覆盖,观测网络不规整、直接同化难度大、卫星间观测存在差异等不足,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融合处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跨越式进步。
近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实火。ChatGPT拥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能根据要求进行聊天、撰写论文、创作诗歌,就连生成游戏剧本、编写程序代码等都不在话下。
日前,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实景三维青海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面推进“实景三维青海”建设。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后文简称《规划》)。《规划》的发布指明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对产业数字化转型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中不乏有指示要点与自然资源领域息息相关,本篇就为大家剖析《规划》中与自然资源的相关内容,一同把握数字中国下的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机遇。
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运用卫星发现地表变化,监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卫星图片执法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了卫星遥感对自然资源工作的“效率倍增器”作用。
3月17日,“科创中国”时空信息卫星导航产学融合会议暨科创青山·信息通信创新联合体授牌仪式在武汉青山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为“科创青山”信息通信创新联合体首届轮值主席、乐创互联(武汉)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科协主席李超授牌。
3月16日上午,湖北省举行科技创新大会,会上颁发了2022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湖北珞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教授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