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国测绘工作会议 >交流发言
会议代表交流|2025中国测绘学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5-02-26     来源: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宋关福      浏览:527次

二月寒意未退,但万物初萌,带来生机与希望。

刚过去是季节的冬天,而过去几年堪称产业的冬天,2月17日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或许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中国测绘学会在这个时候开工作会议,不仅总结过去,更面向未来谋篇布局,非常有意义。

我的汇报包括三个部分:

一、对学会工作的感受

超图从十二届开始深度参与学会的活动,对学会的工作感触很深,有三点感受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打破传统,融合产学研用

过去,学会常被看作是学术的专属殿堂,企业参与机会相对较少。但自十二届理事会开始,学会领导以非凡的魄力与远见,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大力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企业会员。

昨晚,我浏览了学会官网上团体会员名单,想看看企业占比多少,结果我失算了,名单太长了。不过还是发现,单位类别全面涵盖了产、学、研、用四个大类,其中企业数量相当可观。

单看副理事长单位,总共11个,其中3个来自企业,超图有幸成为其中之一。这体现了学会对产学研用融合的决心,也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二)提前布局,支持国际交流

中国测绘学会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的搭建。 2018 年,当宋理事长得知超图要举办国际培训班时,当即表示大力支持。不仅允许我们以学会名义向海外相关政府、高校和企业发出邀请,还特别挂牌成立 “GIS 国际培训学院”,全力支持为海外国家培养 GIS 软件技术人才。

在学会的指导下,超图自2018年以来,连续七年举办了7届GIS软件技术国际高级研修班,其中4届现场班,疫情期间3届线上班,现场班在北京总共培训了164人,线上班培训1125人次。

国际研修班的举办,不仅为更多国家,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也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在GIS软件技术的创新成就,还看到了大量国内应用场景对他们的借鉴意义。

(三)高质科奖,助力科技创新

学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构建了业内最具影响力、含金量最高的科技奖。

我第一次参加答辩时,现场的阵仗让我大为震撼,满满一屋子的评委,谁要想通过打个招呼运作评奖基本没戏。高规格的奖励不仅名额有限,而且规则特别严,缺1票甚至几分之一票都不行。学会这样“宁缺勿烂”的设计,让奖励含金量大幅提高。

学会构建的这些高质量奖项,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如同灯塔,引领着大家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前行。

超图主导的成果 先后获得过两次特等奖,参与的成果也两次获得特等奖。在这样高规格的奖励平台上,我们和大家一样,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

二、软件与信息服务工委会工作汇报

软件工委会成立于2022年,目前工委会有正副主任委员11人,秘书长1人,以及162名委员。

工委会成立时间不长,我们还是小学生,也一直在向各优秀的分支机构学习。

2024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在2024年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上,工委会承办“AI+三维GIS技术发展与应用”分论坛,现场峰值200余人参会,线上观看直播人数达1800余人。

●与GIS国际培训学院联合现场举办了第七届GIS软件技术国际高级研修班,来自18个国家32人在北京参加了研修。

●联合北京测绘学会、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主办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的两场专题会议,分别是“实景三维中国与新型基础测绘”与“GIS基础软件新技术”,现场近500人参会。

●工委会在8个城市开展了 8场空间智能软件技术交流会暨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交流会,80位专家分享了145个报告,累计3000余名嘉宾现场参会。其中6场是与省级测绘学会联合举办,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山东省、陕西省 、江苏省、四川省、广东省和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也借这个机会,向这六个学会表达真诚的感谢。

2025年,我们也会继续打造上述交流活动,也希望跟各省级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和兄弟工委会联合举办新的活动,共同探讨三维如何升级应用,尤其是AI 如何赋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等等。

三、建议

面向未来,每个企业都在谋篇布局,我在这里提两个不成熟的建议:

(一)All In AI

这世界变化快,但AI变化更快。 

一个月前,杭州的深度求索发布了Deep Seek,用1/10的算力,把自然语言大模型的能力提升到接近甚至部分超过GPT的水平,震惊世界。

仅仅两天前 ,马斯克的xAI发布了号称地球上最聪明的大模型Grok 3,宣称多方面的能力超过Deep Seek和 GPT。

2019年,超图发布了AI GIS 1.0,去年超图发布了AI GIS 2.0,其中包括地理空间AI技术底座SuperMap AIF,里面包括了大量各种AI小模型和大模型,AI发展太快,连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三五年后的地理空间AI会到什么程度。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AI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行业,给企业带来巨大机会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

正如150人的深度求索公司,撼动了2000员工的Open AI,也许哪天某个几十人的小公司的产品,把3000多人的超图打败了。

“创新可能是找死,不创新一定是等死!”所以,我们能做的唯一选择,就是All in AI,主动拥抱AI这个巨大的变数,把挑战变成机会。

(二)抱团出海

去年三月,我和几个企业家一同去了趟日本,考察了几家优秀的日本企业。

日企的高管告诫我们说,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他们30年前面对过的,包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包括被美国打压。

他们有很多应对经验,但其中很重要一个策略是全面出海!有个说法有点夸张:他们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

地信产业中的软件产业,来自政府预算的业务比重非常大,在这个经济环境下,未来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增长空间,向海外发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一个企业去海外单打独斗很难,尤其GIS平台软件出海更难,海外用户要的不仅仅是平台软件,还要解决方案,甚至还要数据。

我也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国内企业一起抱团出海,把大家的数据、各行业解决方案汇集到一起,一起走向海外。

我们需要海外的市场,海外的用户也需要我们,南方经济体的各国用户,看到中国技术创新的高度和技术应用的深度,他们感到惊讶。

学会在海外的影响力很大,资源非常丰富,也特别希望学会在企业组团出海方面,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让我们一起在学会的领导下,积极拥抱变化,赢得更好的未来。

最后,感谢学会提供机会来汇报,也感谢在座各位的宝贵时间,谢谢!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