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hina Spatial Planning Observation Network,CSPON)建设,对于落实数字中国战略、顺应新技术革命趋势,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项长期、动态、复杂的系统性建设工程,CSPON构建需深度融合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构筑智慧底座,引领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本文重点围绕CSPON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思路、数字底座建设、算法模型构建开展实践与探索,并通过具体建设案例介绍面向多场景的CSPON全周期管理应用体系,以期为进一步建设“智慧国土”、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和思路。
1 CSPON系统总体架构
作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CSPON肩负着重构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生态网络的重大使命,既要夯实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基础框架,更要充当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引擎。CSPON的建设,尤其需要充分把握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时代要求,顺应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趋势,面向规划实施监督业务现实需求,加强“政产研学用”协同,不断探索规划理论、技术、制度创新突破,加快推动国土空间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治理转型。
CSPON既是一套工作体系,也是一项智慧工程。但绝不仅是一项单纯的信息化工程,而是以服务于规划管理业务为根本、由诸多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要素耦合链接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CSPON囊括基础保障支撑网、多源融通数据网、规划决策知识网、智慧监管应用网及“政产研学”生态网五大核心要素,其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CSPON系统总体设计
2 构建TIM
TIM作为CSPON的数字基础,以TIM建设思路为导向,贯穿数字化治理转型的底板数字化、管理数治化、决策数智化三个阶段。基于TIM的国土空间数字底座和面向业务管理的孪生互动,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分析和预警,串联调查监测、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监督督察等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全环节,是新时期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推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
TIM建设实践路径如图2所示。一是建立统一时空框架和载体,实现底板数字化。采用时空位置编码技术,对全域二维数字空间进行网格空间编码,实现空间定位和框架底板全域统一,同时融合补充空间编码体系下实景三维等数据成果,提升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实景三维表达,形成统一标识的“数字国土”和承载各类管理信息的时空框架。二是梳理整合业务规则和数字内涵,促进管理数治化。立足业务管理逻辑,抽象各类业务条线涉及的管理对象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构建形成结构稳定、关系完整的业务模型,挂接注入空间化、标准化治理后的业务数据成果,以统一空间标识为连接点,实现同一空间位置、不同条线业务数据的关联与融合。三是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推理,推进决策数智化。依托知识图谱图形化、网络化关系呈现的优势,将TIM所包含的对象、关系、属性以图谱方式进行直观表达并构建可视化网络。同时,以时间、空间、业务等关系为导向进行关联计算,释放TIM数据价值和潜力,实现多关系业务知识组织检索、归纳挖掘及演进决断,实现国土空间发展历史成因解释与发展规律推理,进一步提升TIM的“自学习、自生长”能力。
图2 CSPON系统总体设计
3 面向专题场景的CSPON算法模型体系构建
CSPON算法模型体系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的核心技术支撑,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智慧化能力,实现国土空间变化的动态监测、精准评估和及时预警。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管控、监测相关业务需求为牵引,将涵盖云计算、分布式并行计算、边缘计算等的大算力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感知融合、分析评估、决策判断活动的能源基础。基于此,通过各种国土空间监测技术方法融合行业、开放等多源时空数据并构建大数据底板;构建时空分析、知识发现等基础工具支撑;搭建聚合安全底线监测、规划传导管控、空间格局推演等多维场景,具备感知、认知、判断、决策能力的智慧算法模型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CSPON算法模型体系
4 CSPON全周期管理应用体系构建
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明确提出构建多维数字化应用场景,驱动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以“业务联动、系统联通、开放共治”为主线推进CSPON建设,基于串联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全环节的TIM模型和面向专题场景的CSPON算法模型体系,遵循“规划引领、场景驱动”理念,着力提升场景化、开放性、智能化、科学性、时效性、连通性六大方面能力,结合地方需求,挖掘极具地方特色的精细测度应用场景,围绕安全底线管控、空间规划传导、空间格局优化、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战略区域等国土空间治理需求构建区域特色场景。以此构建CSPON全周期管理应用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CSPON全周期管理应用体系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鸿辉(1980—),男,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及地理空间智能。E-mail:249536073@qq.com
【引用格式】
张鸿辉,刘耿,钟镇涛,等.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的方法与实践探索[J]. 自然资源信息化,2024(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