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科技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定于5月上旬到6月上旬共同主办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旨在通过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5月16日,第一届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创新发展研讨会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科学院周成虎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张新长院士、邬伦院士、史文中院士,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金文岭,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数字市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汪少山、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向东、江贻芳、赵昕等出席开幕式。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测绘学会指导,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测绘学会、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等13家单共同支持。
会议以“数字化赋能,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智能”为主题,汇聚低空遥感、数字孪生、时空大数据、CIM/BIM、物联网传感技术研究及应用等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国家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背景下,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城市数智化升级改造,包括城市道路、街区、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管网、供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领域、多工程阶段的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实践创新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会议现场来自城管局、政数局等行管部门、规划院、设计院、施工单位及数字化企业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同时线上吸引了近4万人做多个行业内公众平台参会。
研讨会开幕式
北京测绘学会秘书长 董志海 主持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测绘学会智慧城市工委会副主任委员
邬伦 致辞
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数字市政专委会主任委员、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汪少山 致辞
重磅发布
广联达CIM基础平台是基于BIM底层图形核心技术基础上,融合3DGIS打造的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IM基础平台。平台实现从底层到应用全量化国产信创适配。平台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全要素城市信息模型数字化集成与存储、多源异构数据治理融合、超大城市场景高性能渲染、全周期空间模型推演、CAD逆向建模等方面技术进行突破,不断提升城市数字化底座能力。
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史文中、剑桥大学教授Ioannis Brilakis等5位行业院士、研究学者、企业代表作主旨报告,分享低空遥感、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共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成虎 作题为《城市低空遥感网构建与应用》的报告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史文中 作题为《移动测量技术赋能城市数字孪生建设》的报告
剑桥大学Ioannis Brilakis教授作题为《AI-based Digital Twinn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的报告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汪枫 作题为《CIM助力城市地下空间治理》的报告
广联达数字城市BU总经理 谢刚 作题为《系统性数字孪生赋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创新发展》
实践分享
会议下半场由北京城建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唐超副总工程师主持,来自规划院、设计院、数字化企业等7位领导,围绕城市交通、地下管网等多个领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维、养护在内的多个建设阶段的实践应用展开分享。充分展现了近年来数字化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 唐超 主持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委副总师、数字技术规划中心主任 张晓东 作题为《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智慧街区规划理念与实践——以北京东坝北西区为例》的分享。
云基智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永军 作题为《国产三维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实践》的分享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数字智慧院副院长 赵慧 作题为《面向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的实践与思考》的分享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工程院副院长 孟涛 作题为《基于三维数字底座的工程建设管理应用与研究》分享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浩 作题为《城市基础设施遥感提取关键技术与应用》的分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测绘所总工 李冠 作题为《数字化赋能城市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分享
光束网路(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彭海东总监作题为《面向道路建设与养护全寿命周期的数智化解决方案》的分享
会场花絮
结 语
本次研讨会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聚焦城市更新背景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创新发展,从政策解读到技术前沿,从实践案例到未来趋势,促进多领域多学科的思想碰撞,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跨界融合,互相学习借鉴,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扎实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设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参会代表普遍反映会议报告质量高,希望今后能提供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本次论坛的圆满召开,离不开指导单位、主办单位、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协助,在此向给予本次论坛支持和帮助的各单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