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媒体声音
空间智能:解锁地理世界新次元
发布时间:2025-07-02     来源: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浏览:937次

你是否想象过,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就能让AI化身“地理魔法师”,在数字世界中精准绘制城市蓝图、预判洪水路径、调度无人机群?地理空间智能体技术让地理空间不再是冰冷的坐标与数据,而是被赋予了“智慧大脑”,成为我们探索世界、应对挑战的超级伙伴。在AI浪潮中,地理信息产业正悄然重塑人类生活与城市治理的未来图景。

地理世界的“智慧魔法师”

日前,在以“空间智能 AI重塑”为主题的2025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超图软件董事长宋关福的演示引发全场关注——他仅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就能让空间智能体自动完成复杂的地理分析任务,其效率令人惊叹。

空间智能体的“魔法”体现在四大核心能力上:首先,它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对话方式下达专业指令,无须掌握复杂的软件操作技能;其次,它具有自主决策能力,能够根据任务需求智能分解工作流程,自动调用相应的地理信息软件工具;第三,它能实现自动化执行,如同不知疲倦的“数字员工”一般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复杂分析;此外,它还支持行业深度定制,可为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管理等领域提供智能化创新解决方案。

宋关福预言:“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地理空间智能体将革命性地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工作方式,开启GIS应用的新纪元。”

0702-004.png

AI赋能: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空间智能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已在多个领域落地生根。

AI技术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智慧参谋”。大会上,自然资源部网信办副主任、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吴洪涛展示了AI在全国多地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中的应用。AI技术可以对各种规划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规划实施的效率、品质、绿色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同时,AI还能实时识别城市界面的缺陷,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审批环节,AI技术自动计算审批规则和数据框架,显著提高了审批效率,减少了人为错误,确保了审批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数字孪生技术化身“预言家”。水利部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副会长蔡阳展示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大暴雨、洪水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提前精准锁定洪水路径,为防汛指挥提供科学依据。该技术还可以针对洪水灾害进行智能调控,有效减轻损失。在一次大暴雨中,由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精准预测和智能调控,成功转移了近百万人,实现零伤亡。

“人工智能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赋能,可谓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举例说,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处理卫星影像数据,可以自动识别土地利用情况、变化情况,并判断其与国家空间规划的吻合度,推动管理方式和能力转型。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

郭仁忠特别强调,随着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软件技术将成为常识,掌握一定的地理信息软件技术将成为人们基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他预言,地理信息软件技术将走进日常生活,甚至有可能走进小学课本。

从智慧城市到低空经济

“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将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精准高效智能的技术支撑。”超图软件总工程师、自规住建和大数据产品线总裁王履华认为,空间智能产业将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低空经济等核心行业场景实现广泛应用。

在低空经济领域,空间智能软件将基于实景三维和物联传感数据,为低空无人机提供安全、可靠、自动化的飞行服务保障。通过构建高精度三维空间模型和实时的飞行环境监测,无人机能够实现自主飞行、智能避障和任务规划,从而推动低空物流、无人机巡检、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高效发展。

在智慧城市领域,借助空间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城市虚拟模型,能够实现对城市规划、交通管理、资源分配的精准模拟与优化。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城市管理者可以作出更加科学高效的决策,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公共安全领域,空间智能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应急响应能力。借助先进的传感器网络、地理空间AI算法,空间智能软件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的各种潜在风险,快速识别问题,并辅助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资源精准调配,确保城市安全和稳定。

超图软件总工程师、客户解决方案管理总部总裁罗亚表示,未来的GIS界面将是一个对话框,后台可调用上万个算法和工具,用户只需定制需求即可。他打了个生动的比喻:“这让不懂技术的人也能通过定制享受‘科技大餐’。”

创新破局,拥抱全球化

面向未来,整个行业应该进行怎样的准备?

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分享了几点认识:一是始终保持核心技术能力,这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关键;二是降本增效,精细管理成本下降,轻装上阵已成为趋势;三是国际化,走向海外是大势所趋,只有具备在海外站稳脚跟能力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企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空间智能软件在地理空间感知、可视化、设计、决策等多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极大提升了软件服务的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拓展了行业应用,将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助推企业优胜劣汰,引领产业全面实现服务的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

同时李维森也提出,地理信息产业在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突破、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面临多重挑战,需要打造创新引擎,引领产业智能新变革;聚焦应用突破,拥抱跨界融合新机遇;深化信创赋能,筑牢保障体系新基石。

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则强调,当前全球数字化进程正加速演进,测绘地理信息作为支撑数字世界的“空间基座”,其战略性地位愈发凸显。他呼吁行业同仁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抱团出海为纽带,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数据共享和生态共建。

正如徐冠华所言:“面对不确定性的未来,唯有创新才能破局。”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