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媒体声音
“人防+技防+智防”,沈阳构建“空天地一体”智慧防汛网
发布时间:2025-08-07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陶阳      浏览:57次

“你看!这就是城市防汛‘千里眼’传回的实时画面!”8月6日16时10分,沈阳气象部门发布信息,沈阳地区本轮降水已基本结束。守在区指挥大厅的浑南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迟彦巍总算轻松了一点。他切换画面至全运五路丹阜高速桥易积水点位,指着显示屏说:“如果点位降水超过25 毫米,AI将智能识别并智能预警,这为我们分担了不少压力。”

沈阳市浑南区的城市防汛“千里眼”,由分布在下穿桥涵、河流穿堤道口等82处防汛重点点位的90个高清摄像头组成,它们不仅提高了灾害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为防汛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迟彦巍说:“全市联网,‘千里眼’的信息将实时同步到市、区防汛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每逢“七下八上”,都是防汛的紧要关头。今年,沈阳市易积水点位“三警一队一长一组”防控体系中,增加了更多的“智慧助手”。运用卫星遥感、雷达监测、自动气象站、水文监测站、高清摄像头等技术手段,加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精准预测,沈阳市构建一张“空天地一体”的智慧防汛网。

在沈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沈阳市应急管理局防汛处一级主任科员刘志超告诉记者:“我们与气象、水务、水文等部门的雨水情系统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同时接入了11.6万路视频监控资源,易积水点位、下穿式桥涵、深基坑等重要点位实现了‘千里眼’远程轮巡。”

不仅能直观“看到”,还能深入“分析”。打开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气象—降水—管网—积水”四维数据正实时联动,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利用内涝模型计算城市积水风险,能辅助支撑城市防汛应急响应的研判。”

技术再先进、数据再清晰,防汛布控、应急处置也离不开各级责任人的快速响应。沈阳市利用“闪信霸屏”,将台风、暴雨、雷暴大风红色预警“强制”推送到防汛责任人手机屏幕;沈阳市防汛办短信平台能够第一时间将降雨预报预警信息、防汛指令发送至市、县、乡、村四级3000余名防汛责任人。

“人防+技防+智防”,目的就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时间将“汛”息告知市民,沈阳市皇姑区在14座下穿桥全都安装了声光报警系统,当积水深度超到25厘米时,“前方涵洞积水,请勿驶入”的语音提示将自动响起。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