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下午,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为积极响应2025年深圳市测绘法宣传日主题,推动我市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主办了“智能化测绘技术赋能城市建设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行业工作委员会承办,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测绘中心、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深圳大学共同协办,并得到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不动产测绘专业委员会、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及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协助,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王海江副局长、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王爱朝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邀请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我国智能化测绘领域权威专家闫利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学会理事、深圳大学涂伟教授主持,深圳市业务主管部门相关处室的领导以及全市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代表近140人参加。
王海江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智能化测绘技术是深圳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城市标杆的关键力量。她提出以下几点期望: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突破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深化融合应用,推动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深度融合,重点拓展城市更新、地下空间开发、智慧交通等场景;三是促进开放共享,完善数据共享机制,释放要素价值,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搭建交流平台,筑牢行业可持续发展根基。她表示,市局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测绘技术在城市治理中发挥更大效能。
王爱朝理事长为会议致辞,表示本次会议选择“智能化测绘技术赋能城市建设”为主题的核心原因有三点:一是凝聚行业共识,共同探索智能化转型路径,准确把握技术前沿趋势;二是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创新与城市实际需求对接,推动成果高效转化;三是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将智能化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更精准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等重大领域,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服务能级,为深圳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闫利教授作了“2025智能化测绘技术发展动态”为题的主旨报告。作为长期深耕智能测绘技术创新的领军学者,闫利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但仍面临时空智能计算能力不足、应用生态不完善等挑战。他强调,需突破传统思维,构建以“全覆盖、高频度、多维度”感知为基础的智能化测绘新范式,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形成知识驱动的时空数据生态系统。未来将聚焦高精度动态感知与认知计算,建设空天地海一体化感知网络,实现数字空间与现实世界实时互联,为智慧城市、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从数据到决策的全链条支撑,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高端价值链迈进。
中国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程章林以“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城市场景三维建模”为题,介绍了数据与知识双驱动的城市场景三维建模技术,通过融合传统建模与3D AIGC技术优势,实现低质、稀疏数据条件下的快速高精度重建。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测绘中心副总工程师罗芳博士在“智能测绘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智能测绘如何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重点介绍了“政府测绘师”支撑体系和“一体联”“四师协同”实施路径。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空间平台部长刘江涛博士在“GeoAI赋能数字孪生城市应用探索与展望”报告中,分享了GeoAI技术在数字孪生城市中的应用实践,展示了AI算法在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领域的赋能成效。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维智能BU华南区域经理鄢咸晨以“三维智能装备助力国土行业多测合一”为题,详解了三维智能装备如何助力“多测合一”,重点介绍了手持SLAM技术在解决外业数据同步采集、降本增效方面的实际应用。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海洋测绘队陈戈敦博士在“陆海衔接统一地理地图建设与服务的探索”报告中,聚焦陆海统一地理地图建设与服务,介绍了华南海边无缝深度基准模型的构建及海岸带精细地形测绘工程,为陆海地理信息一体化整合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会议设置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智能化成果设备展。与会代表们近距离观摩并体验了实景三维VR交互骑行设备、实景三维VR交互眼镜设备、“智测”系列机载端、“智测”系列地面站端、T-BOX便携高精度GNSS接收机、gFireEye手持激光扫描系统、RS系列测量系统、智巡AR10无人机巡堤查险智能装备、VQ-1560i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等最新测绘技术装备。
深圳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通过搭建这次交流与展示一体的平台,不仅为产学研用各方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契机,更凝聚了关于智能化测绘技术创新与应用关键作用的广泛共识。未来,学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扣城市发展需求,聚焦技术前沿与应用难点,打造更多高质量活动,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