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与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的双重战略背景下,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以“数据赋能、技术驱动”为理念,构建起覆盖陆海空、贯穿全流程的生态保护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系列项目实践,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耕地保护、海洋生态治理、林业资源监管、灾害防治等关键领域,成为守护海南绿水青山的“科技基石”。
统一地理底图,构建生态保护的空间基准
“一张图”地理底图建设作为生态治理的“数字基座”,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标准化处理,为全省生态保护提供了权威、统一的空间基准。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整合矢量数据、遥感影像、地形地貌、三维模型四大类核心数据,形成覆盖海南全岛及周边海域的“陆海衔接、三维立体、时空连续”数据体系,其精度与现势性在全省生态治理中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
——矢量数据精准锚定生态要素边界。海南矢量数据集包含行政区划、水系、海洋等七大类要素,实现生态保护关键要素的精准定位。其中,水系数据细化至村级河流、水库,为水源地保护提供毫米级空间坐标;海洋要素涵盖大陆岸线、海岛岸线等专题信息,为海岸带生态修复划定精确边界。截至2025年6月,海南已完成183个村规入库、316次控规质检,将“三区三线”等生态管控边界精准落地到具体地块,为“机器管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
——遥感影像动态捕捉生态变化轨迹。海南遥感影像数据集通过“自主采购+部省共享”机制实现高效更新,确保生态敏感区变化能被及时捕捉。这些影像与自然资源部推送的亚米级影像形成互补,构建了连续5年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库。在耕地保护中,通过影像比对精准识别“非粮化”地块,海南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87个林地占用数据入库,为查处提供依据。
——地形地貌模型支撑生态空间科学规划。海南地形地貌数据集以2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核心,补充30米开源DEM数据,制作了统一坡度图。该模型助力解决陆海数据融合难题,为“透明海洋”建设中240项涉海数据的统筹管理搭建了统一框架,支撑了儋州海上风电项目、海花岛围填海治理等工程的科学决策。
建设实景三维,推动生态治理由平面到立体
通过实景三维海南建设,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构建起生态保护的立体可视化平台,实现生态要素从“平面标注”到“三维呈现”的质变。
地形级实景三维场景覆盖全岛,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整合0.5米分辨率卫星影像与2米格网DEM,还原海南岛地形特征。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规划中,该模型支撑了生态廊道分析,为保护区域划定提供了空间依据。
城市级倾斜模型已完成18个市县约2000平方千米建设,琼中县作为试点实现全域覆盖。在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通过三维场景模拟有效避免旅游设施破坏乡村生态;在湾岭镇,利用倾斜模型测算废弃矿坑土方量,为生态修复提供精确参数。
部件级建模聚焦生态保护核心对象,在海岸带区域构建水上水下实景三维模型,支撑了环热带雨林白沙支线、洋浦疏港高速等项目的生态评估。在村庄规划中,三维模型助力风貌管控,在番响村通过红色景点实景建模,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协同。
多领域监测,织密生态保护“天罗地网”
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各厅局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构建起覆盖耕地、林业、海洋等重点领域的常态化生态监测机制,通过“技术监测+人工核查”协同模式,实现生态破坏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耕地保护筑牢粮食安全生态防线。海南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耕地保护监测形成“季度遥感+月度核查”闭环管理。例如,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技术服务已完成3期线索发现,下发2期线索至市县,形成监管闭环。
——林业监管守护热带雨林生态屏障。海南林业资源监测实现“卫星宏观监测+地面微观核查”无缝衔接;智慧雨林平台升级项目在林业资源“一张图”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红线、林木采伐等应用场景,每月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遥感监测;专题数据治理与共享工作常态化保障林业资源基础数据底座更新,支撑全省林业资源统一管理模式,为生态修复、森林防火提供数据支撑。
——海洋监测保障蓝色生态空间安全。海南海洋生态监测依托“透明海洋”数据底座实现全方位覆盖,集成海岸带及近海海域水上水下实景三维数据、海洋灾害、海域确权等240项涉海数据,共享接入自然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涉海信息。
跨部门协同,形成生态治理技术合力
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通过建立“一个国土空间数据底座、一个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一个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机制和一个外部服务团队”的“四个一”服务模式,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生态治理业务的深度融合。
其中,数据底座整合32个厅局的1400项数据,形成生态治理“数据超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多规合一”、实景三维等系统功能,为12个厅局提供定制化服务;点对点服务团队分别对接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省林业局、省不动产登记局、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精准化技术服务。
从热带雨林植被监测到海岸带生态修复,从耕地红线刚性守护到海洋灾害综合防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正以其精准性、系统性、协同性,成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柱”。这些技术实践不仅筑牢了生态保护的空间基底,更通过数据融合与场景创新,推动生态治理从“静态蓝图”向“动态更新”转变,为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