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5年第三期“测绘大讲堂”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成功举办。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孙和平,中国测绘学会秘书长、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绍杰,河北省科协党委书记、常务副主席郭旭涛,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河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王明才,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齐西伟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由中国测绘学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河北省测绘学会、石家庄铁道大学承办。
宋超智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大讲堂以“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学之光永远闪耀”为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方俊院士“淡泊名利、潜心研测”的坚守,到如今北斗导航全面赋能、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速推进,科学家精神始终指引测绘科研人员砥砺前行。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传承精神血脉,坚定信念、勇攀高峰,让科学之光照亮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让科学精神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民福祉中持续闪耀。
郭旭涛和齐西伟分别致辞,强调了“弘扬科学家精神,让科学之光永远闪耀”这一主题既是高校育人科研的初心所在,也是科普工作实践的核心导向,更是测绘事业发展的精神根基。科技工作者要主动投身科普实践与育人传承,积极向公众普及测绘科技,为后辈传递科学信念,让科学家精神在科研攻关、科普传播、人才培养中生生不息,让科学之光真正照亮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与创新征程。
在报告环节中,孙和平院士以《中国测绘事业奠基人方俊院士科学家精神要点》为题,使我们深刻了解和学习了方俊院士的学术贡献,以及他爱国奉献、追求真理、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和奖掖后学的科学家精神。最后,孙院士分享了个人成长感悟,让我们深深领略到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治学精神。
长安大学副校长李振洪教授以《交通廊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体系构建与应用》为题,总结了以地质灾害隐患分类感知辨析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基于“形变信息+形态信息”的地质灾害隐患综合识别技术框架,并以多个案例论证了交通廊道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为我们应对地质灾害隐患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蔚保国主任以《北斗精神引领科技创新之路:从双星定位到全球卫星导航》为题,分别从人类导航发展史简介、北斗从双星定位到全球卫星导航的发展历程,以及从卫星导航向综合时空体系演进的背景需求及北斗应用服务体系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所所长秘金钟研究员以《复杂山区北斗三代地 /星基增强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为题,专业解读了复杂场景下的技术突破,使我们对复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北斗集成应用前沿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沙龙对话中,孙和平院士、蔚保国研究员、秘金钟研究员分别围绕“市场经济下青年科研者如何坚守科学家精神、北斗规模化应用的难题痛点与高质量发展路径、北斗在自然资源领域的应用”展开讨论,强调了以传承科学精神、破解北斗发展瓶颈、支撑测绘领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科研道路上始终要传承科学家精神,发挥攻坚克难的骨干作用、精神血脉的延续作用,为测绘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3位专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
河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张现礼、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冯怀平共同主持此次主题活动。本期“测绘大讲堂”(线上和线下)吸引来自测绘地理信息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同仁近52万人次收听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