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测绘学
海洋地理信息工程(暂为虚条)
海洋地理信息数据模型
海洋温度模型
marine temperature model
海水温度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数据描述。
根据遥感和实测的海洋温度数据,采用数据同化和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也可用时空可视化技术对海洋温度进行直观、连续、动态的表达。海洋温度是重要的海水物理参数,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一般以摄氏温度(℃)表示。全球海洋的水温变化范围为-2℃~30℃,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决定海水温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时局部海域海水的温度受海流影响非常显著。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随着纬度的增高,海水温度不规则下降,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较密;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一般呈现负梯度分布,即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在暖水区的表面,由于风浪流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强烈湍流混合从而形成了一个温度近乎平均的混合层。在混合层的下界,特别在夏季,由于表层温度升高可形成较强的跃层。海洋表层的水温可用海水表面温度计、电测表面温度计等仪器获取,大范围的海洋表层水温可用红外、微波遥感等技术获取,海洋深层的水温可用颠倒温度计、自容式温盐深仪(STD、CTD)、电子温深仪(EBT)和投弃式温深仪(XBT)等仪器获取。
海洋温度模型是海洋内部各点海水温度数据的集合,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反映了海水温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构建海洋温度模型一般是基于不同的海洋流场模型,利用海洋水温数据生成温度随水平位置和深度的变化以及某一时间段内随时间变化的模型。由于单纯采用热通量资料无法很好地控制模拟结果,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数据同化技术将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和卫星观测海表高度(SSH)应用到海洋温度模型构建中成为研究热点。海洋温度模型属于物理海洋、海洋生态、海洋水文、海洋测绘和海洋军事等学科的研究范围,对于海洋渔业、海上航运、海上作战等活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