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分支机构 >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
协同创新–智领低空——低空数字生态建设闭门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     浏览:220次

10月18日,“协同创新–智领低空——低空数字生态建设闭门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测绘学会指导,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主办,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协办。汇聚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诸多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低空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

图片


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绍杰致欢迎辞,着重强调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凝聚共识与发挥数字技术引领的双重核心作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委会主任杨必胜,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第五届)会长张荣久,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也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分别致辞,从低空经济的发展契机,数字技术的核心驱动效能,构建协同共生的低空数字生态以及“产-学-研-用”融合等方面为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图片

张绍杰致辞


图片

杨必胜致辞


图片

张荣久致辞


图片

刘永致辞

会议期间,举行了“低空经济产学研用融合创新联合体”首批发起单位的授牌仪式。该联合体由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发起,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机构共同倡议成立,面对低空产业发展的共性难题,通过“标准共建、生态共创、人才共育”的机制,彻底打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低空经济产学研用融合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是凝聚行业智慧,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夯实根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包括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国家铁路局北斗导航装备与时空信息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天津水运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斗研究院、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单位成为首批发起单位,中国测绘学会张绍杰秘书长上台为各单位授牌。


图片

产学研融合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授牌仪式

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重庆邮电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南师范大学北斗研究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未来进一步聚焦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图片

图片

签约仪式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唐炉亮详尽阐释了低空规模化飞行安全与低空遥感流域安全监测技术,为解决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问题提供了技术路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处长、正高级工程师周治武带来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服务低空经济的思考与探索。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王琪介绍了如何借助MapGIS平台构建精准智能的低空数字底座。中航金城无人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石晶则从无人系统视角分析低空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创新方向。


图片

唐炉亮报告


图片

图片周治武报告


图片

王琪报告图片 


图片

朱石晶报告

在圆桌论坛环节,由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委会副秘书长彭清山主持,来自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必胜、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春、华南师范大学北斗研究院执行院长邢汉发、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实景三维负责人田沁、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俊麟、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马常杰,围绕低空经济数字生态的协同构建与价值释放展开研讨,探讨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与技术平台;测绘遥感、地理信息技术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支撑,如何在数据采集、三维建模、动态变化检测、空间分析决策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与低空经济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实现场景落地,构建协同共赢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格局。 


图片

圆桌论坛图片 


图片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总工程师彭清山


图片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杨必胜


图片

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常务副院长刘春


图片

华南师范大学北斗研究院执行院长邢汉发


图片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实景三维负责人田沁


图片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俊麟


图片

腾讯大地通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马常杰

本次闭门研讨会不仅推动了低空经济领域的交流协作,为构筑低空数智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建议,也为低空经济数字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