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媒体声音
准确率超99% !我国气象探空全面进入“北斗时代”!
发布时间:2025-10-22     来源:中国气象局     作者:刘倩 于桐 罗皓文      浏览:39次

日前,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我国气象探空系统全面升级为北斗探空系统,正式迈入“北斗时代”,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图片

广西百色气象工作者正在施放北斗探空气球 摄影:韦丽英

北斗探空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气象探空系统。它基于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信息进行解算,较原L波段雷达二次测风精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可稳定获取更准确的地面至3万米的大气垂直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廓线数据。它突破传统探空观测模式,具备一次放球获取“上升—平漂—下降”三段大气连续观测数据的平漂探空观测模式。地面接收站组网接收探空数据,经由基于“云+端”的地—空物联传输模式实时直传至国家级平台。

“气象探空数据是天气预报业务的重要基础性支撑,对数值天气预报贡献率约为14%。”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王金成表示,同化北斗探空资料后,我国0至24小时累积降水预报准确率提高约1%,12小时至36小时累积降水预报评分平均提高2%,特别对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预报具有显著正贡献。

全球各国在每天同一时间放飞探空气球。在我国,气象工作者分别于北京时8时和20时施放探空气球。“北斗探空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降低了运维成本、减少了人为干预。”助力率先升级北斗探空业务系统的广东河源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高级工程师马佩强表示,施放北斗探空气球不再担心低仰角丢失数据等突发情况,且数据订正及质量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数据传输及应用时效提高8分钟。

图片

2024年1月1日,广东省河源国家高空气象观测站观测员施放北斗探空气球。 图:冯晓铭  文:王天巍

目前,北斗探空资料已在天气预报、数值预报、气候监测、卫星校验等领域应用。“这一里程碑式跨越不仅为我国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全球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升级与技术普惠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副司长王建凯说。

图片

为做好台风“摩羯”观测工作,2024年9月6日7时29分,海南省三亚市气象局业务人员在六道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施放北斗探空气球。 图:马凤娓 文:刘谦

作为气象国际化合作重要基础设施,北斗探空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观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131个北斗探空站占全球总量12%,其中88个为全球资料交换站,提交的共享资料占全球总量约11%,为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数据贡献。

未来,北斗探空系统还将为全民早期预警、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以及全球航线规划、跨境灾害联防等需实时气象数据支撑的场景提供重要参考。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