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雅安,奔腾的江河与静谧的湖泊在数字空间拥有了精准“画像”,河长轻点手机便能记录巡查足迹、上报问题,河湖治理的每一个环节在指尖高效流转、闭环处置。这幅智慧交融的数字治水图景,得益于雅安市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的搭建运营,展现了“测绘﹢”赋能基层河湖治理的创新实践。
9月22日,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技术人员在松潘县的深山峡谷间,用仪器记录河流断面测量数据。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和科技创新优势,通过“建平台、优服务、强创新”三维驱动,全力支撑雅安市建设“数智”河湖长制平台,助力雅安市探索出一条“科技支撑、服务升级、数据赋能”的河湖治理新路径,为雅安河湖长制注入了坚实可靠的智慧动能。
构建“数字大脑”
筑牢智慧管理基石
面对雅安水系发达、管理要素庞杂的挑战,该院精准对接业务需求,主导设计了平台的核心技术架构,实现空间信息、管理要素、业务流程的全覆盖,为智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该院通过运用高精度测绘技术,精准绘制全市284条河流、37座水库、42条渠道等水系的“数字画像”,构建全域河湖“一张图”。同时,创新性嵌入2014~ 2023年历史影像数据,为河湖违法问题排查提供强大时空回溯能力,实现空间信息跨时空全覆盖。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动态管理体系,整合超过千名河长的实时变更信息,平台深度打通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18个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河湖管理要素全域纳入、互联互通。此外,为确保河湖问题高效流转、责任到人、处置可溯,平台还构建了“发现—上报—分派—处置—反馈—核查—归档”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业务流程全覆盖。仅2023年,平台便支撑河长通过微信小程序巡河超7.2万人次,高效处置各类河湖问题1612个,实现了管理效能提档升级。
创新“管家服务”
驱动基层减负增效
如何推动制度创新从顶层设计向实践效能转化?该院秉持“深度融入地方实践”的理念,以“管家式”服务破解基层治理痛点,在雅安河湖治理中形成双重突破:
——赋能村级“解放模式”精细化。针对全省推广的村级河湖管护创新“解放模式”,该院量身定制“村级管理”专属模块。此模块将河长工作室运作、群众管护队伍活动、乡风文明生态超市运行等关键环节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河湖治理。此外,平台可自动生成巡护记录与统计报表,使村级台账填报工作量锐减80%,真正实现为基层松绑减负,释放治理活力与主动性。
——支撑智慧巡河机制创新。为提升河长履职实效,该院在“雅安巡河”小程序中,增设“实际巡河次数”与“有效巡河次数”双指标考核机制,明确1日内重复巡查同一河段仅计1次有效巡河,有效杜绝“打卡式”巡河现象。配套研发的个人巡河达标率精准统计功能及一键短信督办机制,进一步压实了河长责任链条,显著提升了巡河质量与问题处理实效。
驱动“智慧升级”
贡献河湖治理方案
为积极响应数字中国与智慧水利建设战略,该院通过融合前沿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推动雅安河湖治理范式实现智慧跃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雅安经验”。
这一战略响应在具体实践中还结出了另一硕果:该院联合四川省河湖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共同完成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四川省河湖知识平台构建与应用”项目,成功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全国优秀应用案例。其核心创新点与价值,率先在雅安落地开花,打造了“数字孪生青衣江(雅安段)”示范工程,将高精度三维建模与多源数据智能融合,构建了流域的精准数字化映射,为防洪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核心业务,激活了智能决策支撑引擎。
下一步,四川省第二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将聚焦智慧平台迭代升级与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拓展,进一步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着力提升平台的感知能力、分析精度与决策智能化水平,助力河长制工作实现从“数据管理”向“知识管理”、从“经验管理”向“模型驱动精准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助推智慧河湖建设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