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上午,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工程测量分论坛在浙江德清成功举办。本次分论坛以 “拥抱人工智能 赋能工程测量创新发展” 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测量领域的深度融合,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科研院校学者等一百余位嘉宾,通过主旨报告、前沿分享、互动交流等形式,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论坛由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处处长兼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邹进贵教授主持,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主任委员陈翰新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

分论坛会议现场
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处处长兼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邹进贵
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主任委员陈翰新
陈翰新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之巅,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改变着世界。这股强大的科技力量,无疑为工程测量这一传统而又至关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眼睛”和“标尺”,其精准、高效、智能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城市建设的品质以及社会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他希望与会专家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畅所欲言,深入切磋,碰撞思想火花,分享真知灼见,共同推动工程测量行业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论坛共邀请了八位业内知名专家围绕“时空数智化技术”、“隧道施工精密测控关键技术”、“机场扩建工程测量关键技术”、“复杂环境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关键技术”等热点方向作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现场干货满满,反响热烈。
第三届工程测量工匠、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立伟作题为“时空数智化技术赋能韧性城市建设运维”主旨报告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立伟在报告中指出,在韧性城市建设运维的风险防控、决策效率升级及精细化、智能化需求背景下,北勘院构建及应用了三大核心数智化技术体系:一是时空数字化技术,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结合多源异构数据清洗、关联建模与融合处理,构建覆盖城市全域、动态更新的时空数据底座;二是智能化感知技术,依托智慧传感网络,实现城市设施全生命周期动态检测、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三是智能空间分析技术,融合二三维一体化GIS工具,通过空间拓扑分析、多尺度模拟推演、可视化呈现等功能,精准解读地形地貌、地下空间、工程结构等数据关联关系。该体系精准赋能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建设、重大建筑工程及其它城市基础设施领域,为韧性城市建设运维提供覆盖“感知-分析-决策-运维”全流程的可落地方案。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钱紫华作题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智化变革探索”主旨报告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钱紫华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从编制、实施再到国土空间治理,数智化手段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关键作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积极地探索。报告以“数字重庆”建设为案例,系统总结了相关工作经验。首先,总体层面,“数字重庆”建立了多跨协同的系统性改革;其次,具体细化到国土空间规划到治理层面,则建立了重庆市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体系,并通过融合至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作为数字重庆建设的统一的时空基础底座。然后,针对具体的相关场景应用,以“城市规划统筹”和“生活服务圈空间治理”两个应用案例为例,详细阐述了国土空间治理的数智化工作与创新的进展。最后,对未来进行了展望,一是要持续提升国土空间数字化能力,二是要持续赋能数字重庆建设应用场景,三是要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第三届工程测量工匠、西安市勘察测绘院院长张周平作题为“时空信息赋能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报告
西安市勘察测绘院院长张周平在报告中围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目标,探索并总结了时空数据赋能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通过数据治理夯实基础、时空分析评估提供精准研判、耦合平台构建科学支撑体系。同时,以超大城市西安为实践案例,分享其应用经验,最终实现城市更新决策有依据、实施有监管、成果有保障,为新时代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第三届工程测量工匠、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杨鲲作题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施工精密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主旨报告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科技处处长杨鲲在报告中围绕深中通道S08标段的沉管具有“超宽、变宽、深埋、回淤量大、挖沙坑区域稳定性差”等五大世界级技术难点,针对基槽开挖、管节浮运监测、管节对接测控、施工智能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分体式整平船高精度的基槽整平测控系统的研发和超宽型非对称结构管节在复杂风浪流环境下沉管安装对接弹性形变精度实时测控系统研发。系统在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创造了国内施工精度的新记录。
第三届工程测量工匠、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余永明作题为“香港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测量关键技术”主旨报告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余永明在报告中指出,三跑道系统工程是香港国际机场重大扩建工程,包括填海拓地约650公顷,兴建一条全长3800米的新跑道,重新配置一条原有跑道,以及扩建二号客运大楼、兴建T2客运廊、旅客捷运系统、行李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新建航站楼和站坪工程的测量关键技术和EVT隧道安全监测技术,同时介绍了富有香港特色的墨斗拆图及放样管理的相关内容。
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总监魏贤霖作题为“智测安澜 国产赋能——国产高精度测量机器人赋能水利智能化监测应用”主旨报告
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总监魏贤霖在报告中聚焦水利监测智能化升级和痛点,针对全国10万水库人工监测效率低、数据滞后、成本攀升等难题,强调了国产化的必要性。一是技术破局:依托国产0.5″测量机器人,以全链路自动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精准支撑大坝位移、边坡形变等场景。二是实践验证:湖北水库实现毫米级预警,南水北调60km实时监测成功预判风险,对比人工成本降75%、效率升8倍。三是未来进化:从AI诊断、星地协同到生态开源,推动行业标准与国产装备协同发展。
第一届工程测量工匠、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总测绘师滕德贵作题为“时空感知技术探索实践”主旨报告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总测绘师滕德贵在报告中指出,时空智能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精准感知、动态推演与智能决策,提升城市治理运行效率。报告主要介绍了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围绕时空智能感知技术的软硬件开发,探索了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装备,为测绘生产、服务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届工程测量工匠、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级技术专家李祖锋作题为“高山峡谷复杂环境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关键技术探讨”主旨报告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级技术专家李祖锋指出,为服务西藏等地区国家大型水电与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并应对其“高山峡谷、大高差”的典型技术挑战,报告梳理了此类复杂环境下的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难点,聚焦于施工控制测量的优化设计、实施与数据处理环节,重点包括高山峡谷复杂环境控制网优化设计方法、成果投影归算分类标准、工程椭球参数的确定、投影参数与投影面的确定、典型工程投影面的优化选择以及超大高差单一投影面变形控制技术等相关问题。
本次工程测量分论坛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自然资源部智能城市时空信息与装备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论坛的成功举办,获得了与会嘉宾和代表的一致好评,不仅为人工智能与工程测量的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也具有积极意义。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