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团体会员动态
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科技融智·智绘文保”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帝测科技     浏览:440次

智能化测绘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质发展

近日,以“科技融智创新 产业新质发展 北斗服务全球”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召开。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测绘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 “科技融智·智绘文保:智能化测绘引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质发展” 分论坛于11月7日成功举办,论坛汇聚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智能化测绘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

图片


大咖云集,共绘文保新蓝图

分论坛在中国测绘学会宋超智理事长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宋理事长充分肯定了迭代升级的测绘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的强劲科技动能,并指出专委会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方面赢得了行业内外广泛认可。理事长特别提到,"文保尖兵"案例征集活动有效激发了从业者的创新热情,使科技赋能文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殷切期望与会专家能够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智能化测绘引领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图片

图片


在简朴而庄重的仪式环节中,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查群女士从宋超智理事长手中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聘书,正式履新专委会主任委员。这一刻,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既是一份郑重的托付,也是一场关乎文保事业薪火相传的接力。

图片


前沿报告,展现技术新突破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分享了《基于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化遗产考古与保护》的前沿研究成果。通过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李院士团队实现了古城址预测、壕沟遗址识别、古城墙提取等多项突破,显著提升了文化遗产的发现、识别与数字化保护效率。

图片


帝测科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陈荣晋做《智守文脉,AI生辉: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新范式》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图片

图片


报告详细阐述了帝测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技术实践与创新成果: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获取高精度文物数据,并结合大语言模型进行知识抽取与补全,显著提升了文物研究效率。帝测科技建立的完善的数字化文物档案库,利用数字化成果进行古迹的数字化展现与虚拟复原,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证据的层级划分和证据矩阵分析方法。陈荣晋在报告中强调,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科技赋能能够提升保护精准度,有效促进文化传承。他呼吁各界协同努力,共同守护与传承中华文明。

      1110-008.png

云居寺文物数字化及展示项目文物活化利用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侯妙乐系统解读了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记录研究进展与趋势。她指出,当前研究普遍以 “精准记录、科学保护、有效传播、学术创新” 为核心目标,通过3D扫描、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融合,破解不同场景下的遗产保护难题。

图片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富龙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为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天空地协同多模态遥感技术,开展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多尺度监测与可持续评估。

图片


广州欧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智文保副总经理张文金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广东、四川考古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实际应用,展示了AI技术在重塑考古信息管理平台方面的巨大潜力。

图片


结语

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测绘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各位专家的报告不仅展示了前沿技术水平,更体现了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遥感技术、数字化采集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帝测科技将继续致力于智能化测绘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为守护中华文脉、传承人类文明贡献科技力量。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