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会概况 >分支机构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
智汇德清,共探智能遥感与地球引擎技术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南方数码供稿     浏览:403次

11月7日,“智能遥感与地球引擎论坛”在浙江德清国际展览中心圆满举办。此次论坛聚焦前沿议题,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行业爱好者到场参会。南方数码视频号、生态圈、GIS圈对论坛进行了全程直播,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在线观看。

图片

智能遥感与地球引擎论坛现场

图片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张永军

图片

南方数码生态合作中心总监、高级工程师张巨林

本次论坛由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南方数码及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承办。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张永军,南方数码生态合作中心总监、高级工程师张巨林担任论坛主持人。

开场致辞

明晰方向,共启地信新旅程

图片

自然资源部原总规划师、中国测绘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文忠为论坛致辞

论坛伊始,武文忠应邀致辞。他指出,自然资源管理作为守护国土空间生态安全、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工作,对精准掌握资源底数、动态监测变化趋势、高效应对风险挑战及科学支撑决策部署等方面均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而“智能遥感”与“地球引擎”的协同融合,恰好为这些需求提供了从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到应用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有力推动了管理模式从“被动应对、粗放统计”向“主动防控、精准治理”的深刻转变。

主题报告

前沿洞察,激荡智能遥感新火花

地理空间多智能体协同:架构、技术及应用

张继贤/ 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执行主任、研究员

图片

“多智能体协同是多个具备传感、计算、执行能力的智能体,通过网络通信与相互协作,自主学习、推理规划并选择策略,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张继贤在报告中指出,多智能体协同已成为智能体时代的发展方向。在分析地理空间多智能体协同的内涵、特征、挑战后,他还详细介绍了“数据和计算底座、智能体-大模型-业务组件服务、智能服务开发平台”三层技术架构及关键技术,并分享了遥感监测、城市治理、灾害响应等场景的应用案例。

浅谈遥感大数据与地球空间智能

杜震洪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图片

杜震洪聚焦地球科学前沿方向,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地学大数据与数字地球系统。他提出,地球是系统性整体,传统单一学科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亟需革新,而遥感大数据正是支撑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还重点阐述了AI时代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进展,分享了地球空间信息平台及其多元应用场景,并展望了AI与地球系统科学深度融合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站式自然资源“AI+遥感”智能识别在线服务及应用

雷丽珍 / 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

图片

雷丽珍从政务应用落地的角度出发,对“一站式自然资源‘AI+遥感’智能识别在线服务及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应用是广东省内首个“AI+遥感”政务应用,系统功能覆盖影像数据源、样本、模型、解译、服务五个层面,具备全栈遥感解译、国产一体化、大规模样本管理、多场景适配等核心能力,构建起集“算力+框架+应用”于一体的自主可控的公共能力技术体系,能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提供在线样本共享、模型共享和自动识别服务。

城市体检遥感应用与实践

张宁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图片

张宁围绕城市体检工作发展历程、城市体检遥感应用及遥感智能监测赋能城市体检工作的思考与展望三方面展开深度分享。他在报告中指出,随着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的落地,将为城市体检带来多维度突破:一是拓宽城市信息采集手段,二是拓展遥感地信技术支撑的体检指标,三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体系,四是挖掘城市多源数据的价值,五是有效仿真模拟城市场景和事件,为城市体检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时空遥感助力生态安全与保护

赵雷 / 昆明市测绘管理中心(昆明市自然资源调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测绘师 

图片

赵雷结合地方卫星遥感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系统阐释了遥感智能解译的技术原理。他介绍,昆明市卫星遥感综合服务系统以卫星遥感数据和应用技术为基础,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横向到边的具体需求为导向,可为各区县委办局、社会公众用户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与产品服务。此外,他还结合云南省及昆明市在地方耕地保护、调查监测、卫片执法、地灾预警、火情监测、特色经济作物监测、流域生态安全韧性评价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具象化呈现了该技术在赋能区域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安全预警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价值。

大模型+遥感:驱动行业智能化变革

魏汝兰 / 南方数码武汉研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图片

魏汝兰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南方数码在人工智能与遥感融合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针对高质量样本稀缺、模型泛化能力弱、建设周期长等行业共性难题,南方数码构建了以“大模型+遥感”为核心的四大能力体系:高质量样本库建设、高性能模型研发、高效AI中台搭建,以及开源与大模型技术的集成应用。报告还展示了该体系在自然资源、水利、港口、电力等行业的落地案例,验证了其在提升作业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推动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显著成效,为“大模型+遥感”的产业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参考。

抽奖互动

惊喜连连,点燃论坛欢乐新氛围

除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为感谢与会人员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南方数码还为莅临现场的新老朋友准备了行李箱、智能音箱、智能手环等多重好礼。在温馨、欢乐的氛围中,本次论坛圆满落幕。

图片

南方数码联席总经理王洪飞(右一)为幸运儿们颁发礼品

主管部门:
自然资源部
民政部
中国科协
京ICP备1403731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220号
主办:中国测绘学会    技术支持 :江苏润溪时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3881345      邮箱地址:zgchxh1401@163.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池西路28号西裙楼四层